什么叫建安文学

如题所述

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扩展资料:

建安文学思想风格 :

(1) 建功立业,政治理想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离乱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追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曹丕的《黎阳作诗》三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2) 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面对短寿多艰的人生建安文人采取了三种态度,一是单纯的哀叹如阮籍的《七哀诗》良时忽已过身体为土灰。

一种是感叹岁月短促,功名未建却仍努力追求。如曹植的《赠徐澣》。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如曹操的《龟虽寿》

(3) 离乱之苦。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饱受离乱之苦。如蔡琰的《悲愤诗》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写出了离乱之苦。

(4) 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假借修长城之事,描写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格调苍劲而悲凉,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安文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非常繁盛,历史上称之为建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建安文学继承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以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的苦难为题材,形成了富于忧国之思、志在建功立业,悲凉慷慨、平实质直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的代表有三曹父子分别是曹操、曹丕与曹植;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和应玚,他们在五言诗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比如说曹操的《藁里行》、曹丕的《燕歌行》都是他们的代表作,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此外,女诗人蔡文姬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悲愤诗》是建安文学的一篇杰作。
全诗共有540个字,主要是记述她自己在战乱中被匈奴所辱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心情,反映了人民特别是妇女在战乱中所遭受的痛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建安文学就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时期许多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这时期获胜的军阀便是曹操。曹操为代表的一些中小地主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基础,在政治文化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针。他们本身就生活在动乱时代的旋涡中,他们的作品也就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特别是诗歌,获得了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开创了诗歌创作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后人将这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01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概说

一、建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送应氏》等,都是这类内容题材的作品。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如曹操的《短歌行》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刘桢的《赠从弟》表现的是对志节的崇尚,曹植的《白马篇》以游侠的题材抒发为国捐躯赴难的壮志豪情。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恰切的概括:“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3.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4520.htm

第4个回答  2013-02-01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曹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治国方针。曹操在逐个消灭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灿、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积极努力创作。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在北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