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烦老师拖课怎么办?一

如题所述

拖课,孩子心中永远的痛;一、拖课,孩子心中永远的痛;笔者对初一年级两个班的12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A反对;B赞成;C反对但表理解;D无所谓;调查结果显示,在127人中,选A的56人,占44;我们的老师想过没有,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根据学生的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可都是为了学生好,绝没有半点私心;是拖课带来的可怕的副作用;二、拖课,教师见惯不怪的病症;先说“病”字,

拖课,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一、拖课,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笔者对初一年级两个班的12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题:你对老师拖课有何想法?下面有四个选项,请任选其中一个:

A反对;B赞成;C反对但表理解;D无所谓

调查结果显示,在127人中,选A的56人,占44.1%;选B的2人,占1.5%;选C的52人,占40.9%;选D的17人,占13.4%,选A和C的占85%,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反对教师拖课的,在反对的人中持坚决态度的又占大多数。尽管占总数的40.9%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他们的基本态度仍是反对。经个别走访,表示理解的同学大多觉得自己是来学知识的,少玩几分钟也没什么,更何况老师也那么辛苦,他们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其实他们又何尝不希望老师按时下课呢!这理解中有对老师劳动的尊敬和感动,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奈。

我们的老师想过没有,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科学制定的,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但是具体的到了我们老师这儿,却变成了可以随心所欲的儿戏。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侵权行为。要知道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有接受教育的学习权,也有调整自己学习状态的娱乐权和休息权,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我在想,我们的老师到底还有没有一点权利意识呢?拖课既违背科学规律又有侵权的嫌疑,但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还要这么固执行事呢?

也许有人会说,我可都是为了学生好,绝没有半点私心,我那样的辛苦,还不是想让学生多学点知识,这话听起来,很冠冕堂皇。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孩子们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了吗?我看不然,请看一看我们老师在拖课时学生的表现吧!不客气的说,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根本没有集中,他们也难以集中,不必说45分钟的疲劳让他们听到铃声后的忽而放松,就是外面那嘈杂的声音也会让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我们还是听听孩子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一位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我们班,每当老师拖课时,同学们都显得很不耐烦,要么就在下面窃窃私语,要么就摆弄着笔和橡皮,没有一个在认真听讲,效率自然就高不到哪儿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老师拖课。”孩子说的可是实话,当时的情状也正是这样。还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班只有语文老师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拖课。这话听起来,有点让人发笑,可是当我们笑后,有没有感到一种悲凉。我们的所谓好心和辛苦,在孩子的眼里,可都是“违法乱纪”的事啊!认真想想,我们不是在变相的“违法乱纪”又是什么呢?并且这种“违法乱纪”还会留下后遗症呢,给孩子造成人是可以不守时的错觉和印象,这
是拖课带来的可怕的副作用。扪心自问,我们不正是在爱的旗子下干着与爱相背并损害着爱的事情吗!其实我们是有私心的,那就是如果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下节课还要讲,丢下来是个负担,讲完了,似乎就可以从心理上放松下来,解脱出去,且可以保持知识讲授和课程的整体感。岂不知你好受了,孩子却难受了,你的好感觉可是以孩子的痛苦为代价的呀!

二、拖课,教师见惯不怪的病症

先说“病”字,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是病三分害,只要是病,对身体就有伤害,那么拖课对教师自身的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害处呢?这个得先从病因说起,我想,除了教师主观上对问题不重视,对自己要求不严之外,还有课堂准备不充分(课堂设计不科学)、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缺少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课堂设计不科学是课堂准备不充分的具体表现,是造成拖课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安排的教学容量过大、难度设计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都延误了宝贵的有效教学时间。如果出现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的情况,应该及时地作出深刻反思,并立刻作出调整,以便在下节课或下一轮教学中按计划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不及时调整,继续靠拖课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时间长了,还会形成拖沓懒散的教风。如果是属于第二种情况,课堂的驾驭能力差,就应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不守纪律、学生意外发问、突然有人生病或者室外有声音干扰等,教师要临阵不乱,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解决相关问题,尽快将学生从突发的情境中迅速引入正常课堂的教学氛围,使教学迅速进入正常的教学程序,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具体教学环节,使教学在调整基础上得以圆满完成,这是一种教学机智,也是一种教学生成。准时下课必须是无条件的,要不然我们总可以为自己找到理由,比如课的容量大、学生不太配合等等,这是教师自身对自我教学行为的一种纵容,它对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害的。

再说“常见”和“见惯不怪”,因为大家随时都能看到,同时自己也曾做过,且说不准自己哪一天还要重复做,所以大家也就“见惯不怪”了。大家都做过,且有人还正在做!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其实这是很可怕的,当一个错误变成正常以致当成正确的时候,状况将会是怎样的糟糕,而我们中的有些人却正在朝这条路上走着。集体的麻木造成集体的无意识,我们还将怎样的工作、怎样的进步。病是可怕的,“见惯不怪”的病尤其可怕,因为它将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拖课,和谐校园中不和谐的音符

如果把日日发生着的校园生活比着一首首和谐动听的美妙乐章,那么拖课就是这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拖课造成的不和谐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厌烦。有学生说,我最怕某某老师上课了,因为他总是拖课,害得我们一点玩的机会都没有。学生处于长期的不满情绪中,不但不利于心理的健康,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国有句古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拖课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对你产生隔膜和厌烦,以致影响你的教学效果。二是造成教师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一般说来,拖课总会给下面一节课带来负面影响,隐性的是给学生造成的没有充分休息调整的大脑疲惫和精神紧张,显性的则表现为下节课开始时的秩序混乱,上课铃响了,老师进来了,教室里仍然是乱糟糟的,任课老师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平静下来。尽管如此,这种安静也是表面化的,因为学生内心的那种骚动不安会由于惯性作用在一定时间里存在着,只不过是因为老师的强势的严厉要求才使他们暂时收敛。另外,拖课还会造成部分学生迟到,严重地干扰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它已经对下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我本人不喜欢拖课,有人拖课给我的课造成影响,我就很反感。实际上,它已成了教师关系不和谐的潜在因素。倘若偶尔一次,情有可原,多次这样,真的叫人不痛快。且教师之间碍于面子又不好直说,哪怕是含蓄地善意的提醒,因为谁都晓得这事是不该做的。本来同事间应该是真诚的友好的协作关系,而拖课却为它蒙上了阴影。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我想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除了包括人文化的美丽校园环境和艺术化的建筑和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它还应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尤其是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而拖课却严重地阻碍了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拖课,需得综合治理

(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解决拖课问题的保证

一般来说,对于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学校会给予高度重视。轻则严肃批评,重则以教学事故论处,本来这些举措是保证教学秩序井然的必要手段,是无可厚非的,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是,对于与其性质完全相同的拖课现象,学校的态度就显得比较暧昧。似乎前者是刚性的,后者则是可以弹性点,最多也就是提醒,根本不会做严厉的批评和严肃的处理,实际上是在对同一性质的事操作两个标准。这是造成拖课现象不能彻底杜绝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根本解决问题,领导重视是保证。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学校可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了解拖课的动因及负面效应,并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提高教师这方面的认识,营造出良好教学的氛围,真正使教师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的是教学效率,而不是拖延时间。发动、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这样的过程绝不可少,它不是校长在会上发发号召就能解决的,要知道,我们的校长过去何曾少讲过,只是收效甚微罢了。大家经过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可通过教代会写进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

(三)规章制度一旦制定,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校方应坚决执行相关规定,不迁就,不手软,一视同仁。在教师中倡导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之风,也可让全校的学生对每一位老师都予以监督,使拖课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另外还可将拖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四)准时播放音乐,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乐声中下课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通过教室里的广播,在下课后半分钟内,准时播放一些轻音乐,或乐调舒缓优美的歌曲。这样既能给拖课老师提个醒,也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和情绪上的放松与调节。一些想拖课的教师,也无法再拖下去了。

(五)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标,备方法,细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特别要注重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时间安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一定的教学艺术(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利用每一分钟,如果能做到这些,课堂教学就可以按计划顺利实施,拖课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了。

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愈这教育顽症已为时不远,健康、有序而又高效的绿色课堂正向我们走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