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汉不知饿汉饥” 这首诗出自哪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释义: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饱:吃足;饥:饥饿。

饱汉不知饿汉饥是俗语,拼音是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指不能理解别人的处境。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扩展资料

同义词: 何不食肉糜

出自《晋书·惠帝纪》: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饱汉不知饿汉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不是什么诗,是一句俗语。

就是说没有处在那个位置的人是很难理解别人的难处的。

即使设身处地地去想,也很难真的体会到个中滋味。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1] 释义:比喻处境好的人,不理解别人的苦衷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意思?

山有绿色表明生长的树木郁郁葱葱,非常繁茂,青山长在,林木 的枝枝桠桠就成为古时候用做烧柴的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 源。它的言外之意是在劝勉与激励人们不要被一时之间,一事之中所遭 受的痛苦或灾难压倒而能在困厄面前暂退一步,寄希望于未来,战胜 挫折或失败,谋求东山再起。


当无法抵挡的灾难降临时,我们要相信只要人还在,未来就还有希 望,现在失去的一切,将来就还可能再得回来,相反,如果死抗到底, 那就会把整座“青山”都葬送掉,也就断送了自己卷土重来的机会。


公元前686年公孙尤知勾结大夫反叛,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 

一个月后公孙无知被大臣设计刺死,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齐国的大S们派人去迎接流亡在钤国的公子纠回国继位,鲁庄公亲自率兵护 送,效忠公子纠的管仲预计到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可能回齐国争 位,为防止公子小灼先回到齐国继位,管仲亲自率30乘兵车去拦截 公子小白。在过即礓30余里的地方,管仲所带的一队人马与公子小白 相遇,争斗中,管仲弯弓搭箭,向公子小甶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 吐出鲜血扑倒在兵乍上。此时符仲才掉转马头,带着一行人悠哉悠 战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殊不知当他们到达齐国地界时,公子小 白已抢先一步即了王位,成齐国国君齐桓公。管仲和公子纠大为惊 惑。原来管仲的那一箭并没有射中小白,而是射到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趁势咬破舌尖,喷血倒下装死蒙骗了管仲。然后,公子小白抄近道急奔回国,经谋士鲍叔牙说服了齐国众大臣,登上了王位。


当我们面临危险时不妨退一步,这样做虽然不及临危不惧来的热烈 辉煌,但是留得育山在,日后才能东山再起。

这句俗诲,小而言之,可以比喻个人的失败与成功艰辛 的历植,大而言之,可以比喻正义与非正义斗争的最终结 果,它能给人以自信与鼓务,同时,也是一种与对手周旋斗 争的策略和智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