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词语中的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怎么读?

如题所述

两字词语中,两个上声,也就是两个第三声,第一字要变音,变成二声。

连读变调是指在语言学中,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连读变调"。

例:响午、整理、耻辱、海水等等

扩展资料:

一、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二、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

1、调值又称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

2、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按照调值归纳出来,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3、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声调主要是由音高的变化构成,虽然时有不同,但是这不是声调差别的本质特征。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连续变调

百度百科-声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普通话中,上声只有在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时才读原调,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

后面一个字按照第三声来读,前面那个字如果也是第三声,那么要当做第二声来读。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2

第3个回答  2021-03-22

第4个回答  2021-03-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