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退休工资计算办法

有没有对河南省退休教师工资计算方法比较清楚的,如何计算的,如何实施的。请教一下,因为从2017年4月份开始,退休工资严重下降,由原来的5000多直接降低到3000多,是2015年退休的。

在养老金的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

扩展资料

养老金如何调整,何时调整到位,退休人员都非常关心。昨日上午,河南省人社厅发布消息,经省政府同意,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2017年7月5日,河南省已发布《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从2017年起,为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16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5%左右。

《通知》要求,河南省这次调整增加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要在7月底前发放到位。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整,统一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其中,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全省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定额调整就是每个人先增加相同的金额。根据规定,我省定额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元。

挂钩调整中,企业退休人员按调整范围内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每满一年增加2.4元。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在上述基础上,再按企业退休人员本人2016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统筹项目内部分,不含取暖补贴)的0.5%计算增加。

同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调整范围内退休人员本人2016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统筹项目内部分,不含取暖补贴)的2.8%计算增加。

此外,在普遍调整基础上,再适当提高部分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其中包括,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年满65周岁的高龄退休人员,分年龄段按以下标准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2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25元;

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30元;年满80周岁不满85周岁35元;年满85周岁不满90周岁50元;年满90周岁60元。退休人员的年龄计算,以批准退休时确定的出生时间为准。

此外,按照《通知》进行普遍调整和高龄退休人员适当倾斜标准增加养老金后,月养老金仍未达到1000元的退休人员,再增加20元,但增加后不得超过1000元。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在按以上规定调整后达不到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

据介绍,国家再次同步安排适当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体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预计全省将有3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1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受益,共将惠及400多万退休人员。

参考资料:河南社保局▬大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

人民网▬河南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约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2

一般的征收计算方法为:

缴费工资×14%,其中个人5%,单位9%;11%计入个人帐户,2%计入共济,1%计入地方补充。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和规定,具体的退休工资计算办法以咨询当地社管局为准。

一、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分别按下列标准领取:

1、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工、合同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本调节金+地方调节金+过渡性补贴

2、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临时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本调节金+地方调节金

3、1992年8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工作且于2007年至2011年期间退休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地方过渡性调节金

4、1992年8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根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这个文件如果是县级优秀教师的话100%工资,如果是农村教师的话也是100%工资。

拓展资料

根据教师法: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 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参考资料来源:河南社保局:大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13

一般的征收标准:缴费工资×14%,其中个人5%,单位9%;11%计入个人帐户,2%计入共济,1%计入地方补充。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和规定,具体的退休工资计算办法以咨询当地社管局为准。

一、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分别按下列标准领取:

1、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工、合同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本调节金+地方调节金+过渡性补贴

2、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临时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本调节金+地方调节金

3、1992年8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工作且于2007年至2011年期间退休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地方过渡性调节金

4、1992年8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其中第3、第4款所提及的员工,如属1994年7月前参加工作的固定工、合同制工的,可享受过渡性补贴)

2、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1)按规定缴交养老保险费;

(2)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3)达到规定的累计缴费年限:

3、基础性养老金:退休时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20%;

4、个人帐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帐户积累额÷120;

5、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

6、基本调节金:138元;

7、地方调节金:162元;

8、过渡性补贴:只计发给1994年7月前参加工作,且退休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深户固定工、合同制工人,按1994年7月以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给付10元计算。

9、地方过渡性调节金:2007年退休的为250元,自2008年起每晚1年退休的递减50元;

10、丧葬补助费:死亡时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11、一次性抚恤金:供养直系亲属为1人、2人、3人及3人以上的,分别按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倍、9倍、12倍支付;

12、一次性生活费:缴费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的退休时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非因工死亡申领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须知

根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这个文件如果是县级优秀教师的话100%工资,如果是农村教师的话也是100%工资。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十条 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第三十三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

第三十四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26
在养老金的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追问

可以举个例子么。还不是不太明白,哈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