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看法800 字 急急急

如题所述

《一代宗师》 影评
第一次在看电影之前先看了纪录片,对于王家卫的片子而言,没所谓剧透一说,
  因为就以往的经验而言,人家的看点从来就不是故事。
  在纪录片《宗师之路》里,导演几乎拜访了所有武术门派,
  有的,如咏春,名扬四海;有的也还能守住一隅传承;有的已经是公园里的晨练项目;
  最唏嘘的,忘了是哪个名字的门派,只留一个落魄如乞丐般的老头,
  住一间家徒四壁的茅屋,从床底下拖出面四字牌匾。
  为什么同是武林中显赫一时的门派,却有这样的天壤之别?
  在等待电影入场的最后时刻,我还站在海报前,这样不胜感慨。
  
  就影片本身而言,观影的过程是十分享受的,就是两个字,好看。
  光、影、声、色,无一不足;人物、对白,无一不精。
  金楼里千娇百媚的“姑姑”们,摇着美艳的裙摆,一路叮咚走来,摆出一副定格的姿态;
  素净倔强的子怡,精致的五官、隐忍的表情,文戏武戏都演得很漂亮;
  从始至终铺满了华丽的哲学警句,武术、人生、感情,一一点到。
  这些都是王家卫片子一贯的看点,画面和诗意。
  
  但是《一代宗师》,又很不同。
  
  首先是宫二他爹去世后,各位长辈与宫二的一场戏,看得我声泪俱下。
  无论是《重庆森林》、《花样年华》还是《2046》,
  我一直以为王家卫擅长的是“让人想哭”,却不会把那个情绪的临界点真的瓦解掉。
  也许是章子怡的演技问题,也许是自己的性格软肋,
  但这场戏里激烈的冲突感,的确有悖导演的煽情尺度。
  
  然后是,这次我看懂了。
  
  刚走出影院也是纠结于各个主角的戏份分配:
  一线天简直就是个打酱油的,宫二完全盖过了叶问的比重,
  感情线、历史线、爱国线,好像都讲不通。
  然后我闪回到进电影院前的那一刻,想起了自己问过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同是武林中显赫一时的门派,却有这样的天壤之别?”
  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懂了。
  
  一个门派的存亡盛衰,不在武功的高强,而在于传人的修行。
  宫若梅、一线天、叶问,代表的恰好是衰落、平承、兴盛三种结果。
  
  宫若梅一出场,几句意气的话,宫宝森就给她上了第一课:
  眼睛里只有胜负,没有人情世故。人要往远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第二课是带她去金楼看自己“退下来”,说得更加清楚了:
  江湖的事,和你没关系。当个好大夫,平平安安的,就是尽孝心了。
  最后是临终前“不问恩仇”的良苦用心,可惜宫二姑娘全然没有听进去。
  没有远见、成全孝心、追讨恩仇,最终导致“宫家无人”,一派失传。
  有人把宫若梅与叶问最后对话看做是一场感情戏,其实远比男女之情要多,
  两人的对话就像对打过招,句句别有深意。
  宫若梅感叹自己当初不如去唱戏,叶问借着话叹息她差了个转身,
  若梅还是有意气,斗气的说不管人家喝不喝彩也只能这样下去,话里也不无无奈。
  说到这里打开了心门,这些年积郁的话索性都倒出来。
  她说想回老家其实只是个幌子,说累了才是真的,说六十四手已经忘了也是托辞,
  但不能传艺的她,庆幸当年曾与叶问有过那么酣畅淋漓的交手,
  这是不是可以算人生无悔?转念一想还是有些赌气的成分,
  她承认自己后悔,却又自嘲自慰的说无悔就无趣了,这话不过是张窗户纸。
  感情也提了,本来想话题就止在这儿,却被叶问说到了痛处,
  叶问轻轻带过了儿女之情,讲到门派传续的重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这个时候宫若梅的眼泪掉下来,内心有愧、有悔、有痛、有羞。
  听说导演剪辑的时候,很多两人的感情戏都剪掉了,可想感情必然不是最重点,
  看到很多评论提起这段观感都落在“恩怨、缘分”上,真心觉得浪费。
  
  其实把宫若梅这条线索理解了之后,一线天也就好理解了,
  曾经撂下狠话说收土匪为徒就是辱没师门,却也还是收了。
  在理发馆的招牌下,凑合收着徒弟,只能算是勉强延续了香火。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话,只有叶问做到了,
  因此,也只有咏春造就出了李小龙。
  
  至此,影片的脉络已经很清晰。
  
  回过头来看宫若梅,导演的视角是宽容的。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女儿,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有人说她是输在面子,其实一开始导演就表明了观点,“都是时势使然”。
  如果前面提到的让我落泪那场戏是王家卫有意安排的“势”,
  长辈口中“不仁不义”、“你凭什么”的那番话就等于直接把她逼到了“进”的位置上;
  如果不是马三借着宫若梅已经许亲这个“时”说她没资格,
  她也不至于断发奉道,立下誓言不传艺不继后。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这句话马三和宫若梅都念念有词,可惜都悟错了。
  作为八卦门各具一长的嫡系传人,他们恰恰都错把自己一时的执念当做了“进”,
  没有意识到理念和心态已经处于“停”的状态下,也没有及时回头。
  关隘在于回头,他们都没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叶问后来想帮他们,送扣子就是个象征,
  他说“宫家六十四手是一座高山,不应该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宫若梅当时还执迷,居然反驳了句“凭什么宫家的就不能绝”,
  那时她还没有病入膏肓,自恃“宫家还有人”;
  最后她把扣子还了回去,表示自己已无能为力,知道没时间了,
  这枚扣子仿佛是个重托,叶问的最后一丝希望在宫宝森师哥身上,最终未能如愿。
  
  叶问除了武功高强外,过人之处在于他的胸怀。
  每一场对打、对话,目的不在于一时胜负、伤人性命,更在于传道授业。
  门派、国家、世界,不拘小节、步步为营。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代宗师实至名归。
  
  我想起纪录片最后各门派传人都说,没有人把武打片拍出过这样的意涵。
  那些传人的表情里,有喜悦、有赞许,还有一种感动。
  也许说这部电影与王家卫以往的作品不同,就是多了这样一份责任感。
  纵观全片,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没有一场戏是无理的。
  《一代宗师》已经完成了审美上的最高级,
  是王家卫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无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8
    《一代宗师》 影评宋慧乔版张永成:为宗师留灯的女人当叶问和宫二在天南地北鸿雁传书的时候,张永成这个叶问明媒正娶的女人似乎已经被导演遗忘。但当时局突变,祸福流转,叶问北上寻访宫家六十四手的念想已断,能支撑其在武术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还是揭发妻子张永成。 
       这就是王家卫看来叶问的一代宗师的世界,习武悟道,不是要学达摩面壁、闭关修炼,而是要过生活,叶问之所以能够历经五世而走完了宗师之路,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而后见众生,只是因为他有张永成这样的女人在身后,能够更透彻地理解这个世界。 
       《一代宗师》里宋慧乔饰演的张永成戏份不多,民国奇女子宫若梅在冰天雪地里开合飞扬,而一个被时代推到风口浪尖的武术家的背后,是这个出身优渥、沉静雅致的民国女子沉默隐性的存在,梁朝伟的旁白说,内人张永成,平时话不多,因为她觉得出口易伤人。每天晚上,不管他多晚回来,她都会为他留一盏灯。 
       王家卫把佛门中的传灯引到武林,有灯就有人,传下去,必然有受业之人,武术才能活下来;再用到叶问与张永成的夫妻感情中,留一盏灯,等一个人,不管他出入风尘之地,还是相望鸿雁之间,有这一盏灯在,他总会回来。其实,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和宋慧乔饰演的张永成是促使叶问走完宗师之路的两面,宫二锋锐、刚烈而决绝,她宫家六十四手令叶问念念不忘,但叶问与她的暧昧,是介于高手相惜和男女幽情之间,就好比才子才女彼此为对方才华、气质吸引,但对于一个凌绝顶的男性高手来说,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的女子可以一晌贪欢,却不能长久相持,就如同一个才华冠绝的作家背后,肯定是一个从仰慕到理解他的女人,而不是一个同样才情而且心比天高的女人。 
       宋慧乔是韩国明星里难得的纯美沉静气质非凡的女星,王家卫找到她,是因为她既能将纯粹恬静的气质与民国女子的优雅之美完美契合,更能够在无声之间以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诠释这个看似沉默的宗师背后的女人的存在感。在王家卫的民国精雅气氛中,这个韩国女星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美丽。这种美,只属于王家卫镜头里的宋慧乔。 
       《一代宗师》是诗意传奇化的民国武林往事,其实不管这里的叶问还是甄子丹版叶问,都与真实的叶问相去甚远,但比起甄版把一生未曾正式比武的叶问推向霍元甲一样民族主义的擂台,王家卫更要深入其内心探寻宗师之路,于是两版叶问背后的女人看似相类其实不同,张永成给予叶问的,不仅仅是男人要顾家,而是在这个男人成为宗师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沉默而深沉的力量。 
       留一盏灯,不仅留住了男人,也留下了一个宗师。这就是《一代宗师》里宋慧乔版张永成存在的意义。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3-02-28
评《十二生肖》

假如将成龙作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此阶段的成龙作品主要集中在脱胎于“后李小龙时代”的港产功夫电影,主打贴身搏斗,以《醉拳》与《蛇形刁手》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此阶段的成龙作品主要以颇具动作喜剧风格的警匪片为主,通过成龙的各类动作场面营造出或紧张刺激或忍俊不禁的观感,以《新警察故事》,《A计划》与《尖峰时刻》等片为代表;第三个阶段则是21世纪之后,成龙从好莱坞回归后的一系列风格迥异的演技转型作品,面对不断往上增长的年纪,成龙也不得不接受廉颇老矣的质疑,因此,此阶段的成龙作品尚未成型,处境较为尴尬,以《新宿事件》与《辛亥革命》等片为代表。考虑到此,深入民心的成龙作品应该是紧张、刺激、火爆、有趣的代名词,但思维缜密的动作剧情,警匪片的计谋与博弈,警署内部的高科技设备,荷尔蒙大爆发且血花四溅的贴身肉搏与或写实或写意的现代史诗从来不是成龙作品的最大特点,真正的成龙作品在于成龙诙谐滑稽的杂耍式打斗与忍俊不禁的个人表演风格。明白这点之后,以这样的态度去看《十二生肖》,你会发现,这才是你想看到的成龙,这才是成龙作品火力全开,满状态的一次复活。

这次成龙没有溜进《新宿事件》与《辛亥革命》,苦大仇深的寻求转型,也没有《大兵小将》与《功夫梦》那么随性玩票,一股脑子的推新人。从成龙拼尽全力的跑戛纳,卖Comic-com与喊多伦多的态度看,这次成龙是憋足了史泰龙在《敢死队》中的劲,因此,《十二生肖》这次终于看不到《神话》、《新警察故事》中的扭扭捏捏,也没有了《大兵小将》与《功夫梦》的蜻蜓点水,如果说《十二生肖》的前半部分依然是团队合作的乐趣从而起到掩饰作用的话,那么《十二生肖》的后半部分则是成龙拼尽全力玩转的个人动作秀,既有以一敌十的机智与勇猛,也有单挑对峙的酣畅与快感,也就是说,成龙在《十二生肖》中终于又玩命了,只是,这次成龙玩起的是老命,但诙谐依然,灵巧依然,而且,这次的动作设计在意料之中又带来了不少新意,“照相设备”之战相信定会引起众人的捧腹。

除了重点的成龙个人打斗秀外,成龙中期作品的一系列优点,《十二生肖》基本没有落下,夺宝历险题材的回归让人似曾相似,但“金钱岛”上同时遭遇对手与匪徒的三者对峙始终让人过目难忘,有多人合作与摩擦产生的喜剧火花,有层出不穷的刺激的历险场面,有中外拖油瓶美女带来的舒缓小料,有2B憨厚角色带来的各类喜感,还有动作设计精心准备的捧腹大礼,一时间引爆全场。

一部爆米花动作喜剧,为防止解析太多造成对观众损坏观影乐趣,简单总结起来,《十二生肖》是一部应有尽有的成龙作品,有夺宝历险与个人英雄的主题回归,有团队合作与独挑大梁的斗智斗勇,有性感善斗的女娇娃与楚楚动人的女花瓶,有火爆刺激的枪火与精彩十足的格斗,还有忍俊不禁的追逐戏与目不暇接的动作戏,我们只需放低心态,调high心情,尽情享受即可。
  来源:http://www.yyets.com/php/news/23177
第2个回答  2013-02-14
在看《2012》之前,我非常期待的是灾难戏的特效大场面,担心的是电影剧情部分,毕竟全长2小时40分钟,是Roland Emmerich的灾难片中最长的一部了,若是这部分稍有差池,电影就会变得拖沓冗长(这个担心还造成了一些豆友的误会);而在看完全片之后,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你跟我一样,看过《2012》几款正式版预告片,也看过那款长达5分钟的“洛城坍塌”片段,那就不要再过多期待特效部分了,虽然依旧震撼保证你看得血脉膨胀,但却因为几乎所有精华已在这几款预告片和片段当中,我一直期待更多没有提前看到的场景,结果除了最后那场“诺亚方舟起航戏”又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惊喜之外,再无其它。当然如果你从未看过2012预告片,或者没看过那段5分钟片段,那就准备好接受特效和音效的双重震撼吧,2012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由于之前对剧情方面几乎没有半点期待,2012粗制滥造的剧本对于我来说竟是“拯救”了没有让我过足瘾的特效场面和灾难戏份。全片两条主线并进:各国政府联合的巨大秘密阴谋+男主角一家大逃亡,整个故事虽然仍然俗套仍然那么好莱坞BUG照样数不清,但是至少娱乐性不低且不会如《史前一万年》那样枯燥,160分钟没有让我感到疲倦,夹杂着诙谐的幽默片段和无数煽情桥段,后半段发生在船上的紧张剧情也弥补了特效的暂缺,总的来说《2012》的故事远远不算出色但作为用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电影也尚算合格了。
“人类终结者”Roland Emmerich看来真是要终结“灾难片”这种类型了。1996年的《独立日》之后,谁还能找一艘更大的外星人飞船更彻底的在全世界各大城市搞破坏;1998年的《哥斯拉》之后,谁还能找一只更大的怪物让它更放肆的摧毁纽约;2004年的《后天》之后,谁还会再用环保之名让全球变暖在3周之类恶化几乎灭绝全人类?而《2012》更是将灾难演绎到一定程度的极致,无论是向《海神号》致敬的海难戏,还是惊心动魄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2012》几乎“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在灾难的面前,人类生离死别的悲苦,个人英雄主义的壮烈,人性的黑暗与光辉,也都被Roland Emmerich说烂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