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要写蜀相简写100字

如题所述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用短短的两句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杜甫还有一首五绝《八阵图》中的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堪与之媲美.“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杜甫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一联,在前面的基础上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联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

希望能帮到你!您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1
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唐中后期,历经安史之乱 ,百姓生活困顿,流离失所。面对此情此景,杜甫内心忧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让他感受到巨大的悲伤。他认为现在应该有一个诸葛亮那样的贤才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缅怀恰恰是他内心的写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