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叛乱的时间

康熙帝时期的三藩叛乱经过多久才平定

清朝平定"三藩"叛乱之战(公元1673--1681年),共8年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十一月,吴三桂招集部下准备叛乱,改国号为“周”,以康熙十三年为元年,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封授文武群臣。耿精忠(耿继茂之子,耿继茂死后,他接替藩王之位)、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随之起兵响应,云贵、川湖、闽浙、两广以及陕甘等地叛军四起。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年仅20岁的康熙皇帝镇定自若,有胆有识。当时朝廷有些大臣被三藩的势力吓倒,大学士索额图竟提议杀掉主张撤藩的大臣向吴三桂谢罪。康熙帝对此断然否决,并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   平叛之初,康熙皇帝组成了以荆州为中心、以川湖为重点的防御体系,力图将战事控制在云南、贵州和湖广境内。为便于援兵自京师调遣,囤重兵于兖州、太原,并增设驿递邮传。在军事部署的同时,康熙皇帝颁诏天下,削吴三桂爵位,历数其罪行,争取民心,将平叛中心集中于吴三桂及其死党。但是随着四川、广西、福建等地相继叛乱,形势恶化,康熙帝欲将叛军控制在西南三省的意愿未能实现。他再次调整平叛部署,增兵浙江,严守江西,倚用绿营兵,实行满汉联合作战。为了分化瓦解敌人,他明令各战场清军主帅剿抚并用,恩威并施。在朝廷的军事压力下,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耿精忠投降,十二月尚之信乞降。康熙保留了耿精忠的靖南王爵,命尚之信袭封了平南王爵。耿、尚二人的投降,使吴三桂陷入孤立,加上军事的失利、经济上的日益拮据,吴三桂梦想与清廷划江而治、自为一国之君的愿望成了泡影。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心有不甘的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八月,患赤痢死,其手下军队已呈树倒猢狲散之势,但仍在西南垂死挣扎。康熙帝又一次调整了战略部署,收复湖南,平定四川。次年,进兵云贵。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云南荡平,历时8年的平叛战争胜利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1
公元1673--1681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