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的管理学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
  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
  对现代人类的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
  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
  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
  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
  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直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由于日本及
  “
  亚洲四小龙
  ”
  经
  济的飞速发展,
  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
  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
  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
  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
  并受特定的
  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
  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
  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说起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对事物的评价方面
  
  
  
  
  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
  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
  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
  将人物化,
  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
  方式管人,
  将人际关系自然化,
  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
  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
  达。
  
  (二)对效用的评价方
  
  
  
  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
  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
  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
  
  
  
  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
  欲望,
  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
  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
  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
  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
  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
  的标准。
  
  (四)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
  
  
  
  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西方重
  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
  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关心世界本源、
  主客体关系、
  事物如何发展变
  化等。
  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
  理性的方式并不系
  统,
  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
  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
  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
  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
  酿体会、
  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
  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
  得到的不同,
  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
  又如对一
  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
  
  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
  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别,
  又导致中西方管理学体系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

  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
  “民本”
  的管理理念、
  儒家的
  “民本论”
  等。
  
  西方:
  重视技术化的管理,
  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
  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
  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
  方法、
  手段及
  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
  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
  “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②强调“士气”的重要性。如《孙子兵法》中“合军聚
  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
  在断气;
  今日将战,
  务在延气”
  的五种激励士气的方法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很大
  的裨益。③讲究激励的艺术。如法家提出的“法”
  “势”
  “术”三者并重、儒家提
  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
  
  西方: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
  理对象,
  所以在管理方式、
  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
  如泰
  罗的规范管理理论提出: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规范的管理方法代替
  以往的经验管理、
  规范操作方法、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用文件的形式固定加以
  推广。法约尔的等级链、韦伯的职务等级原则都体现了其核心。
  
  (三)在管理目标上
  
  中国:强调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不
  仅是在人与人之间,
  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
  最终建立
  “大同”
  世界。
  如道家的
  “道
  法自然”
  、
  “无为而治”
  、儒家的“和谐”思想。
  
  西方:
  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
  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
  率为目标,
  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
  如行为科学论流派把激励组织成员当做管理
  的一种手段。
  
  (四)在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上
  
  中国:
  道家的管理本质是一种遵守自然之道,
  运用自然之道来达到管理目的
  的行为;
  儒家是以天道观为基础,
  管理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
  借助相应礼节
  来加以规范的行为;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交利是他们的管理思想,
  墨家认为管理本质是博爱,
  是为人谋利的行为;
  孙武认识管理本质就是通过计策、
  决策等实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以取得上下齐心、国家太平,并保证在战
  争中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法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以
  “法”
  治民,
  同时强调
  “法”
  本身是发展变化的,
  从而要求管理者也要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
  略,做到“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西方:
  科学管理理论流派认为管理本质就是按照科学方法来指导工作,
  即强
  调控制;古典组织理论流派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
  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
  行为科学理论流派认为管理的本质还是物
  本管理;管理过程学派中,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詹
  姆斯·穆尼认为管理本质是激励,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威廉纽曼
  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领导和控制;
  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
  “决策和协调”
  ;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
  使得
  组织能够更好地运转;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个

  目标来进行,并对完成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方管理体系固然存在差别,
  但中西方在管理思想上也存在不可否认的相
  同点。例如:①管子依法治国、以德治人的思想和法家崇“法”的思想,与韦伯
  合法型管理的思想相似。
  ②管子的民富国富同一论,
  与法约尔的个人利益服从整
  体利益思想相似。③儒家的“举贤任能”的思想和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与
  韦伯合法型管理中领导的任命条件相似。④管子提出的“与时变”的创新精神,
  与法约尔的首创精神相似等等。
  
  通过对中西方管理学差异的了解和分析,
  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没有最好的管
  理,
  只有最适合的管理。
  因此中国企业文化更多的不是要去学西方企业的精神内
  涵,
  而是学习他们如何执着地将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企业员工行为的做法。
  只有中
  国人的精神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支柱,
  也只有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才可
  能是中国企业的文化。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管理经验,
  但我们所借鉴的管理经验必
  须符合我们的国情。充满理性的包容,才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管理学:

1、中国古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管理。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

2、中国古代管理高度重视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

管理过程中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管理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这两方面都有很多精到的见解并且有许多实例可考。中国古人十分强调管理者强调管理者自身的修养,《孙子兵法》认为为将要具备的品质包括智、信、仁、勇、严等各个方面。战国时期的士人就是管理者的人才储备群体,后来的秀才举人乃至整个的学校和科举制度,所有的学习和修养都是为未来的帝国培养合格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准备的。另外,在选材方面,许多先贤更是有大篇幅的精彩论述。墨子提出要“察其所能而慎予官”。荀子告诫执政者“无私人以官职事业”,切不可任人唯亲,而主张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晏子则进一步指出: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应当让人专司一事,不能要求他无所不能。用人的优点,不用他的短处;用人所擅长的,不用他所不擅长的。这就是任用人才的要略。北宋王安石对以上的几个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论述。他的用人思想可概括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其中,教学之道,即坚持学用一致,造就人才;养才之道,即维持政府官员生活的俸禄报酬应采取的方针—— “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才之道,即选拔官吏的途径;任才之道,即根据专长任用人才。这样完备的论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其借鉴意义的。

3、中国古代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有十分高超的管理策略。

通过与西方的封建社会时期进行比较,我们会很容易的看到,中国的封建社会出奇的稳定和统一。这也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中国古代管理者高超的管理水平。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诸如此类的管理实践不胜枚举,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管理学的影响:

一个国家管理学的形成、发展受到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各种管理思想、管理哲学源远流长。它们对建设我国现代管理学也有极大的影响。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对待民族文化传统要谨慎,它是财富,也是包袱。道家哲学被称为我国古代管理哲学的佼佼者,它同时也宣扬“不敢为天下先”,主张“持愚守拙”,对后人影响甚大。中国自古就有自己的管理文化和思想。古代就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也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借鉴了苏联的不少成功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又开始重视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重视进行管理理念、管理哲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的比较研究。显然,我们既非唯古,崇古,复古,也不是彻底决裂,义无反顾,而是实事求是对它进行分析以决定弃取。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努力使中国的管理学逐渐发展完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17
西方擅长组织管理 东方人文管理更突出些 现在都说西方管理学好 其实中国不是没有管理学 西方厉害的事能把企业管理分得很细很明白很容易上手 这玖拾学MBA的人很多缘故 而东方尤其是中国没有专门论述的 很多管理斗藏在各种各样的书中如道德经 孙子兵法中 你用心看看都有管理方面的论述,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大众 所以被人以为 谈管理西方的最好 最近索尼不是在反思从西方学到的绩效考核方法吗?至于精髓我认为就是用人 自古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 都是这两个字当然这里有高下之分。和下属发生矛盾,这要看事什么矛盾了 但原则上是用人 任人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就当别论了 在不成还可以让他当反面,记住用人是在自己有权威的前提下 一家之言 凑合看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