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灌水泥土桩跟传统水泥土桩相比有哪些独特优点

如题所述

压灌水泥土桩跟传统水泥土桩相比,压灌水泥土桩不依赖于原地土和地下水。

水泥搅拌桩的优点分析

    适用土质类型广,加固深度大 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砂性土、泥炭土等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 120kPa 的粘性土等地基。对泥炭土或地下水 pH 值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粘性土,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加固深度主要取决于使用搅拌机的动力大小及地基反力。国内目前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最大加固深度可达 30m。

    适用工程范围广 水泥搅拌桩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形成复合地基、支护结构、防渗帷幕等。 1)形成复合地基。形成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改善地基的变形特性。目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 (1)建(构)筑物地基, 如 10 层以下的民用住宅、办公楼、厂房、水池、油罐等建(构)筑物的地基; (2)大型堆场,如钢铁厂、水泥厂、大型货厂等的地基; (3)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基础处理,如应用于高速公路桥台、箱涵(通道)两侧的引道地基以调整路基与桥梁桩基或箱涵(通道)基础之问的不均匀沉降。 2)形成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中开挖基坑时,常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格栅状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挡土支护。这种支护结构应用于开挖深度为 5~6m 左右的浅基坑时显得特别有效、经济。 3)形成防渗止水帷幕。由于原状土体经水泥搅拌桩加固后所形成的水泥土的渗透系数比天然土体的渗透系数往往要小很多,因此它具有较好的止水防渗能力。在淤泥土、砂性土等不良地基中,水泥搅拌桩常被加固成连续壁式结构,用作防渗止水帷幕。如基坑开挖时,常用钻孔桩或挖孔桩挡土,桩后采用搅拌桩形成连续壁式的防渗止水幕墙,组成复合支护结构,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在砂性土或淤泥质砂性土中进行真空顶压处理时,常采用水泥搅拌桩沿处理区域的外围边界喷入泥浆或水泥浆形成封闭的帷幕,以提高真空预压处理的效果。

    施工工期短、成本低 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较,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工期短、无公害、成本低等特点。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声、无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污染环境,对相邻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水泥搅拌桩机械生产厂家众多,机械型号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进。各类深层搅拌机械均有其各自的优势,适合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用途。在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桩体的承载能力或挡土能力。

    水泥搅拌桩的受力与变形主要发生十桩体上部,桩体下部的受力与变形均较小 水泥搅拌桩的这种承载性状可归纳为:1)在桩顶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的沉降主要是由桩身压缩引起的,而桩身上部的压缩量比下部的大,到桩端几乎接近零;2)由于桩身上部压编较大,因此桩周摩阻力在桩身上部得到充分发挥,类似纯摩擦桩的特征。对一定的地质条件,搅拌桩应有一临界桩长。当桩长超过该临界桩长时,超过部分的桩体承载作用实际很小、甚至不起作用

传统的水泥土搅拌桩是一项具有良好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地基加固方法,其理论与施工工艺技术渐趋成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工程的应用中,由于设计方法比较保守,置换率高达40%~80%,桩体设计强度取值一般不超过0.6MPa,同时由于理论研究投入不够,没有取得完整的应力场和变形场数据,使其设计计算方法不尽人意,应加强桩土应力比及组合水泥土的工作机理研究,完善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方法。

同时在工程的实践中,由于我国搅拌机械的性能及施工监控系统比较落后,如成桩质量缺乏监控装置,堵土断桩现象需要用人工监视等等,再加上管理环节的薄弱,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不认真,因此不但施工工艺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而且质量检测手段有待加强和健全。 

1.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分为浆液搅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粉体搅拌法(以下简称干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软—可塑粘性土、松散—中密粉细砂、稍密—中密粉土、松散—稍密中粗砂和砾砂、黄土等土层。不适用于含大孤石或障碍物较多且不易清除的杂填土,硬塑及坚硬的粘性土、密实的砂类土以及地下水渗流影响成桩质量的土层。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时不应采用干法。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应考虑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水泥土搅拌法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或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法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水泥土搅拌法可采用单头、双头、多头搅拌或连续成槽搅拌形成水泥土加固体;湿法搅拌可插入型钢形成排桩(墙)。加固体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

4.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处理地基的工程,除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岩土工程详勘外,尚应查明拟处理土层的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障碍物及软土分布情况、地下水及其运动规律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