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合在宿舍囤积的夜宵食物

如题所述

夜里吃的点心、酒食之类称作吃夜宵。在塞班打工的日子里,吃夜宵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打工,为的是去赚钱,如果不加班是没有多少钱可以赚回家的,每天加班2~4小时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加班后回宿舍肚子有些饿(毕竟傍晚5点吃饭的)又无事可做,大多数人就会想到弄点夜宵吃吃。
在公司旁边山上(实际是一小土山包)的宿舍区住了三百个左右的员工,这是专门为我们公司租赁而兴建的临时建筑,因依山而筑,排列不是太规则,大排房子有4~5排,还有是零散分布,宿舍区老板与公司肯定有相关协议的,要不,这么多房子租给谁呀?而且全是临时性的建筑用房。为方便员工购物,在宿舍区里还专门配有一家商店,同时,宿舍区里还配有两间特殊的“灶房”——为员工免费提供烧菜烧饭的设施。在厂内的宿舍区里也住了三百个左右的员工,他们也可以走出厂门到这“灶房”里烧煮食物。
这两间“灶房”的面积与普通宿舍相比大小差不多,有一间是在进宿舍区的第一排的第一间,在商店的斜对门,另一间是在宿舍区的中间位置。宿舍第一排第一间里面的窗子下的灶台上放置着一排液化气灶,由于依山而筑,第一间的房子结构是进深小,长度长,与其它住宿用的房子不一样,虽然没有安装脱排油烟机也不觉得油烟呛人,靠后窗自然通风来排出油烟效果也不错;但在宿舍区中心位置的那间“灶房”通风性就差了,它进深大于房宽许多,是靠前门和后窗的通风来排油烟的,通风面积太小,而且放置的液化气灶数量也多,在两堵墙下筑起的灶台上分别放置着一排液化气灶。为方便鸡蛋壳、烂菜叶、食物残渣等的倾倒,“灶房”里设有垃圾桶,其实就是装化工原料的塑料废桶。
其实,由于厂内一部分宿舍离“灶房”太远,好多人自己买了一种单眼小气灶,虽然公司一再要求不许在宿舍内烧煮食物,以防发生火灾,但还是有好多人偷偷地去煮。
这种单眼小气灶是韩国生产的,结构特别简单,十美元左右一个,它用的气料是一种小小的特殊结构的与之相配套的气筒,大小、形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灭蚊用的“雷达”罐差不多,里面的气量不是太多,每天煮煮方便面、烧烧开水之类的可用上10多天,一罐气是2美元,不算贵;如果煮鱼、煮肉之类的,一般舍不得在这上面用,要不,一罐气就用二三次就没了,2美元差不多都可以买只鸡或一条非洲鲫鱼改善改善了。
当然,也有人晚上加班回到宿舍后到小店里买点罐装啤酒、饮料、面包、饼干之类的食物充充饥,开销要比方便面大多了。
以上所说的是吃夜宵的原因和夜宵的“制作”工具,下面说说夜宵的原料是怎样取得的。
先说说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活是万万离不开水的。塞班的水价格比较贵,同样一桶纯净水,塞班的价格是2~3美元,国内价格是3~5元人民币。在塞班,平时用的自来水是不能吃的,只能用来洗洗菜、洗洗手、洗脸刷牙、冲厕所等等,因为自来水中渗入了大量的海水,咸咸的。塞班地少人多,水库蓄水量相当有限,不够民众日常使用。在我们公司里所用的自来水与外界街道市面上的不同,是专门由淡水房里的十几台海水淡化处理设备处理后的自来水,它日夜不停地处理以供我们洗澡、洗脸、刷牙和食堂里洗菜等等,但还是不能食用的。
其实,我们刚来塞班时买过纯净水,还有后来到公司外面租房住时也有过买纯净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舍不得买纯净水的。我们这些打工的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囤积雨水用来食用的。
由于塞班的天气比较奇怪,下起大雨来就一会儿功夫,一天可能下几次,长时间下雨是不多见的,为了能囤积到雨水,员工们想出了好多办法:一种办法是从半开的窗户里伸出一根小竹子,外面的一端绑着割成对半后的“雪碧”壶,里面一端通到盛水的脸盆、小水桶、纯净水桶、塑料桶等等,这些盛水的器具都是数年来积累起来的,老员工回国之前就留给新来的员工,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二个;第二种方法是在主管楼有人专门做了一个集雨水的装置,在屋檐边的下方吊了一根用铁皮制成的水道,水道直通到一个很大的塑料圆桶(比柴油桶还大点),塑料桶下方开了两个口子,并在开口处安装了输水开关,下过雨后,有很多人排队去灌水,走得迟了就轮不到,只好下次再来;第三种方法是下雨时直接在屋檐下方摆一些桶、脸盆等容器来接雨,这要在恰当的时间段才能接到。后面两种方法所收集到的雨水都是屋顶上沿下来的雨水,屋顶是由铁皮做的,雨水中是否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我们也不得而知,反正一直没出现什么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7
三只松鼠、巧克力、喜之郎果肉布丁、沙琪玛、牛肉干、曲奇饼干、法式小面包。
第2个回答  2017-03-27
建议囤些水果,面包,饼干一类,熬夜补充VC的话水果最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