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的作用方式和毒理学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拟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对昆虫和螨类(个别品种)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该类化合物以触杀和胃毒发挥作用,不具有内吸性。如有机氯杀虫剂DDT一样,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为负温度系数药剂。该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的外周和中央神经系统,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引起重复放电(Discharge)而导致昆虫麻痹。如上的影响发生在神经索上,其刺激程度远远大于DDT。其准确的作用位点还不清楚,大概最初的毒性作用表现在对神经轴突的闭锁作用(blockingaction)。因为这个解释刚好与其“负温度系数”现象相吻合。另外,此类化合物极好的击倒活性(knockdown),表明菊酯类化合物能很快地麻痹昆虫的肌肉,可以推断是作用于中央神经系统。

除虫菊酯引起的中毒征象可分为兴奋期与抑制期(或麻痹期)两个阶段。在兴奋期,昆虫表现活跃,爬动频繁;到抑制期,活动减少,进入麻痹状态,直至死亡。在兴奋期,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大大增加,有重复后放现象。兴奋期长短与药剂浓度相关。浓度越高,兴奋期越短,进入抑制期越快。在麻痹之后用生理盐水洗去药剂,不能或极少能使昆虫恢复。这一现象说明除虫菊酯的作用乃物理作用,不具有可逆性。

除虫菊酯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器官(主要是肌肉)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