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军战斗力为什么比美、英军队强悍?

如题所述

1944年6月,随着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二战场”,加快了轴心国的灭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二战的始作俑国——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历时6年的欧洲战争。

反观这场战争,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东、西方阵营,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有许多差别的。尤其是二战后期,苏军比西方盟军的进攻更加犀利、战果更大,以至于成为西方阵营主动放弃攻克柏林的主要因素,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苏军的战斗经验更丰富。

首先,历经战争的时间更长。自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经历了长达4年的战争,这与西方国家相比是经历时间最长的,尤其是在陆军之间的较量,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英国虽然自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后对德宣战,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英法联军龟缩在马奇诺防线,不敢与德军针锋相对的战斗。直到1940年7月大不列颠空战起,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但也是以空军为主的较量。



算得上真正较量的是1941年初,北非战场上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比拼。但随着1942年底美军参战,真正有实力和德军一决高下就只能是美军了,尤其是诺曼底登陆,美军占据盟军总兵力的一大半。所以,苏德两军之间作战时间更长。

其次,作战时间长,获取的经验就更多。面对蓄谋已久的德军精锐,苏联可以说是从一系列惨败中,“以空间换时间”,一点点总结经验,一步步扭转了局势。总结出了对德作战的许多经验,尤其是对武器的更新换代方面更具有实战性。



而美军参战时,大多数德军精锐都被牵制在东线。并随着德国的战争潜力已近枯竭,战役态势也进入了拉锯和僵持状态。凭借阿拉曼、西西里岛战役的胜利之势,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才真正与德军在陆地上面对面的厮杀。

同时,在大规模攻防战中,苏军的经验更丰富。自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从三个方向实施“闪击战”,一度让苏联岌岌可危。但顽强的苏军很快总结出了大兵团、大纵深梯次防御战术,逐渐化解了德军的“闪击战”。



并在随后的大反攻中,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大兵团快速推进的战法。反观盟军,自反攻欧洲大陆后,并没有遇到兵团级的战役,只是在阿登战役中领教了一下东补西凑的25万德军的快速反击,算是头一次感受到了“闪击战”的威力。

其结果是,盟军被打的晕头转向。德军突破其防御纵深近50公里,盟军60万的防御部队死伤近10万人,如果不是巴顿第3集团军在南侧突击,恐怕美军的损失会更大。这让艾森豪威尔彻底放弃了攻击柏林的打算。



盟军内部矛盾重重,苏军团结一致。

一是,盟军领导权之争,削弱了战斗力。英国作为西方阵营中坚持与德军长期抗战的国家,自然对后参战的美军“指手画脚”,一副“老兵”的样子。但凭借强大军事潜力和武器装备的美军当然也不服气像“二流军队”的英军。

于是,双方在指挥权上是明争暗斗。尽管有折中、平衡的方法,但彼此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常常就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为了折中,盟军决策层可谓是各国的代表都有,谁也不让谁;为了平衡,常将盟军一分为二,各自为战。



二是,各国的作战风格不同,很难达到统一。以美英两军的代表人物巴顿和蒙哥马利来看,巴顿作战讲究“进攻、进攻、再进攻”,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看不惯蒙哥马利的小心谨慎和“贪生怕死”。

而蒙哥马利更加看不惯巴顿等人的高傲和鲁莽。在他看来,盲目的进攻和快速推进,就是自绝后路,损失更大。这两种不同的战术理念,反应在战场上,就是两军之间相互不服气,拆台、看笑话。这样的多国部队,其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作为一直在东线“孤军奋战”的苏军,可谓是战术思想和理念高度统一,没有盟军那样的矛盾,确保了部队政令一致。无论是在快速动员、战术效果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各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更是致胜的“法宝”。

对德国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苏联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二战中死去的7000万人中,苏联人就有2660万,占比38%;受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就连斯大林的儿子都惨死在战俘营里。这样的“国仇家恨”,苏军的复仇心态可想而知。



这就有了苏军占领柏林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举动。对待德军战俘更是不手软,他们大多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被苏军俘虏的300万人中,有三分之一再也没有回到德国,可见苏联人对德国人的仇恨。

反观美英两国,一是在价值观方面都是仇视苏联的,与德国原属一个阵营的国家;二是,其本土没有遭到德国侵略,仇恨远没有苏联人的大。这就给了双方一个比较“宽容”的氛围,在对待彼此战俘时,相对比较宽容些。



因此,在战场上,苏军对德国人可以说是毫无怜悯之心,尤其是对党卫军,几乎是赶尽杀绝,即使投降也不行。面对这样的对手,无路可去的德军更怕苏军,他们宁肯费尽周折向盟军投降,也要避免落在苏联人的手里。

当然,苏联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斗力,也离不开英美两国的支援和帮助。特别是美国,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美国提供了110亿美元的军事物资援助,其中包括大量的工业生产设备,为苏联转入战时轨道提供了便利,并最终成为了军事大国。



同时,英美等国开辟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况。并且在欧洲牵制了75个师的德军,使得苏军反攻中,在很短的时期内击破德军的抵抗,并将他们驱逐出苏联国境。

二战中各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弱不一。尽管战斗力是相对的,但对于苏联人在战争后期爆发的实力,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8
因为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大家都自发的有保护家园的意识和动力,而不会像英美一样为了金钱而战斗。
第2个回答  2019-12-28
因为苏军当时已经经历了很多场战争,它的实战经验特别丰富。而英美联军其实在领导层各种纷争不断,而苏军的领导更为统一。
第3个回答  2020-03-05
民族精神和意志,先进强大的军事武器,不怕死的作战风格,一个坚强不屈,无畏生死的民族谁又能撼动?
第4个回答  2019-12-24
因为苏军的团结力更强,而美军、英军的内部有很大的分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