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怎样养植?需要用些什么肥料?

如题所述

1、合适土壤

在种植杜鹃花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杜鹃花适合生长在营养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土壤中,所以在种植杜鹃花时最好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腐殖土,并且在种植后需要定期的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2、适当养分

杜鹃花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在养护杜鹃花时也需要为植株提供适当的养分,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同时在为植株提供养分时需要注意施肥方法,可以将肥料直接添加在土壤中,也可以将肥料稀释后喷洒在叶片上。

3、适宜水分

杜鹃花适合生长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中,所以在养护杜鹃花时也需要为植株提供适当的水分,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同时在为植株提供水分时需要注意水源选择,一般可以使用矿物质含量较为丰富的河水或者井水浇灌植株。

4、充足光照

杜鹃花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的需求较大,所以在养护杜鹃花时还需要为植株提供适当的光照,让植株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在为植株提供光照时需要注意光照强度,一般在春秋季节可以为植株提供全天的光照,在夏季则需要为植株遮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6
杜鹃是喜酸性植物的代表之一,pH值在5.5至6.5为最佳,喜气候 凉爽、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宜
生长温度为13℃至25℃,生长期 要保持60%至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临开花时相对湿度可达80%左右。

杜鹃喜光,但忌强光直射,春秋适当增加遮光,在盛夏季节要达 到遮光70%左右,并经常往叶面上喷

水以增湿、降温,夏季要把杜鹃 放在室外养护,以利通风。杜鹃喜淡肥,但忌浓肥,生长期要薄肥勤 施,

最好是农家肥,如豆饼水、马蹄掌水及各类蔬菜、鸡毛、鱼内脏 等杂物浸泡发酵后的液体肥都可以施用。

杜鹃为须根,纤细又柔弱, 所以不能用粘重土,喜疏松、透水、透气性好的酸性土,北方可用山 泥山、落

叶松叶土,或人工配制的培养土及其它腐叶土。花落后要修 剪,目的是为了使花型更美及控制花期,剪

下的一年生枝条还可以扦 插繁殖。

杜鹃花如有叶正面发黄,背面有红色小虫点,则为红蜘蛛危害, 严重的会落叶,可用40%的三氯螨醇

1000倍液喷雾,七天一次,连续 三次可除之。如叶面黄而叶脉仍绿,为缺铁症状,可十天左右喷一次 硫

酸亚铁溶液,浓度不超过5‰,用食醋及发酵好的淘米水也有一定 的效果。另外还有其它症状如:叶无光

泽、红褐干尖而逐渐扩大,为 强光直射且通风不佳、温度过高所致,可改善环境以防治。若是得了 褐斑

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可杀得、甲基托布津等防治。还有叶 子发黄或仍很绿,但轻轻一碰枝条、叶便

哗哗而落,很快落光,此为 光线太暗,闷着了;光线太弱、空气太干燥、大气污染等所造成的可 看情况

防治。杜鹃缺水则萎蔫而低垂,新叶嫩白发黄为长期水大泡根 所致,若叶萎蔫,但仍绿而不易落,也有为

水大造成的。叶有大小不 均或成片的黑斑,多为黑斑病,病菌所致,多因水大、通风差,光线 太弱综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13

养杜鹃花,植料选错不要紧,用好这些“水肥”一样问题不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06
杜鹃花,花开繁多,艳丽多姿,是春节常见的家庭花卉之一,全株花朵开放基本一致,花朵能将正面的叶片覆盖,整株雍容华贵,相当得漂亮。但由于春节前后,室内养护条件不适及养护不善而出现提前凋谢的现象,所以本文将会作一引导,将杜鹃养护好,来延长其观赏期。
家庭中的杜鹃花主要有西洋杜鹃及丹东杜鹃两种,另外,还有腊皮杜鹃、高山杜鹃等昂贵品种。西洋杜鹃比丹东杜鹃更显得娇贵些,在养护上稍比丹东杜鹃细腻些。因它们的习性存在着共性,所以在养护管理基本相同。
1.基质:杜鹃花喜疏松肥沃、排水较好的微酸性基质,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持水性,一般以松针土或泥炭土+珍珠岩配制栽培。松针土需要事先浸泡后使用,而干燥的泥炭土也应事先浸泡后再混合珍珠岩使用,否则上盆后,不易浇透水,造成“假湿”现象,导致上盆或换盆后的杜鹃萎蔫。
2.温度:杜鹃花喜凉爽的气候条件,不耐高温,能忍受2℃左右的低温,但最好能保持10℃以上的温度,生长最佳温度为15-26℃,30℃以上生长欠佳,进入休眠期,影响营养生长。
3.浇水:杜鹃喜湿润状态,盆土浇水要求保持湿润,但切忌过于湿渍,否则易腐烂根系,造成叶片枯萎脱落,枝干枯死症状。浇水要求盆土表面稍干时进行,以叶片不萎蔫为基准。干旱时全株萎蔫,即使是浇水后,也会有叶片脱落,从而影响全株的正常生长。
4.施肥:杜鹃不喜肥,在生长期中可每月浇灌一次稀薄的矾肥水(用硫酸亚铁+麻酱渣或其他有机肥料沤制),注意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产生肥害,引起枝叶枯萎脱落,严重者会全株死亡。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期,少施肥或不施肥。有条件者可浇灌无土栽培专用肥或施用控施性肥料。
5.湿度:杜鹃喜比较湿润的环境,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易使叶片萎蔫脱落、焦边干枯,常采用向植株、地面喷水、洒水解决。但喷水时间不能在傍晚后进行,否则对其生长不利。
6.光照:杜鹃最适宜在半阴环境中生长,虽然喜光,但不能适应阳光直射,否则叶片极易受到灼伤,难以恢复。过于荫蔽的环境也不利于其健康生长,所以摆放位置最好具有散射光或树荫下。如能有良好的通风,则生长更佳。
7.修剪:杜鹃枝条繁密,影响内膛通风,所以要于花后进行修剪,一般短截过长枝,并疏剪弱枝、病虫枝、枯枝;另外,在秋末时期,抹掉在底部砧木上出现的嫩枝,否则易争夺养分而导致全株生长衰弱,开花小。
8.病虫害:主要有叶部病害,可喷施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敌力脱、爱美、甲基托布津等。虫害有红蜘蛛,可喷施专用螨类专杀药剂进行防治。
中国疆土广茂,地域辽阔,北方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到冬季时温度较低,一般城市中都供应暖气作为室内温度的保障。在冬季气温低于10℃就有部分花卉植物需要入室越冬,也有许多的稍耐寒的植物需要在气温降至0℃左右时才入室。
由于室内环境中,使用了暖气、空调、暖风扇或取暖炉等取暖设备,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这种干燥的环境极不利于喜湿润环境的植物生长,如文竹、国兰、洋兰、君子兰、米兰、山茶、龟背竹、滴水观音、马蹄莲、竹芋类、蕨类等植物。这些花卉植物不仅在这种环境下,枝叶缺乏光泽、生机,而且常会造成植株的叶片干尖、焦边、变黄甚至叶片脱落等不良症状。
解决的办法:
①首先是增加室内环境中的湿度,给予一个比较适宜的生长环境。一般选择在室内喷水、洒水或安装加湿器。
②其次是将花卉植物远离暖气、取暖炉,不能靠得太近。并防止室内煤烟熏蒸。
③再者,就是不可以将它们置于空调或暖风扇能吹袭的位置,否则会枯萎、枯黄,甚至死亡。在风力的作用下,干燥程度更严重。
④还可以用与室温接近的干净水,喷洗植株的叶片及枝干,喷水时要注意,喷水的量不可过多,以喷湿叶片而不滴水为宜,如果水滴落的过多,会影响盆土中的水分平衡。喷水时机最好选择晴天或中午前后进行,若在傍晚或夜间喷水,叶片的水分蒸发得慢,容易感染病害。喷水后,尽量在通风较好的位置,但气流不可过于冷凉,否则会遭受冻害。
⑤对于喜湿度较大的植物品种,也可用塑料薄膜罩起来保温保湿,还可防尘。
一般来说,花卉植物缺肥多指缺少氮磷钾这三种大量元素。由于这三种元素的缺乏会严重影响花卉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栽培花卉时要经常观察,发现花卉植物缺肥时,要在初期阶段就及时补充,以减少对花卉植物的影响。
从花卉所表现的症状上辨别,花卉对肥料的元素缺乏表现如下:
1.缺氮:氮素缺乏时,初期表现为叶色变为浅黄绿色,然后变黄,严重时从基部开始向上叶片脱落。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明显变小,节间缩短。早期氮严重缺乏造成的生长不良到后期都无法完全弥补。氮素供应充足时,叶色深绿,叶表光泽度高,植株生长旺盛。但过多的氮素会造成植株徒长,影响植株生殖生长,对花蕾的育成不利。尤其是秋季,植株氮肥过量时,植株贪青,不休眠,茎干不充实,木质化程度低,不耐严寒,容易冻害。氮素可从腐熟的有机肥及化学肥料中汲取补充,需要及时补充如尿素、硫酸铵等氮肥。
2.缺磷:磷元素的缺乏时,植株生长缓慢,上部叶片变成深绿色,下部叶片从边缘向里变黄,呈紫红色,叶脉间的组织起皱,不平整,质地粗糙。植株高度、干重、叶片数目及叶片的大小均会减量。严重者甚至死亡。磷过量时会导致微量元素的缺乏,磷肥可以从有机肥中获得部分,但出现症状时最好选择化学肥料补充会快些,如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
3.缺钾:钾缺乏时会造成植株下部的叶片变黄,边缘干枯、焦枯,甚至叶片枯死。但死亡的叶片还附着于植株上,短时间内不凋零。除生长点的嫩叶外,其他的叶片均会受到影响。钾素过量时,会造成镁元素的缺乏或盐分中毒,会影响新细胞的形成,使植株生长点发育不完全,近新叶的叶尖及叶缘枯死。钾充足时可促进光合作用的速率,促进植株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钾肥在草木灰中含量较多。但家庭中需要的钾肥大多来源于化学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钾、氯化钾等。
4.缺硫:硫缺乏时幼叶内的叶绿素明显下降,叶色变为淡黄绿色,严重时呈黄白色。但硫元素在植株体内很少移动。补充硫元素时,一般选择含有硫元素的化学肥料即可,如石膏、硫酸铵、硫酸钾等。
5.缺钙:钙缺乏时容易使体内积累的钠积累过多,甚至会造成钠中毒。但钙过量时会影响植株的营养不平衡及铁元素或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叶色变浅或失绿。补充硫酸钙、过磷酸钙等可改善。
6.缺铁:铁元素缺乏时植株老叶保持绿色,但嫩叶变黄,叶脉仍绿,这一特点十分好辨认,与锰缺乏时的黄叶症状完全不同,铁元素极度缺乏时,会造成叶片白化。铁过量一般不会对植株产生危害。补充铁元素一般选择浇灌或喷施硫酸亚铁溶液来改善。
7.缺锰:锰缺乏时也会造成叶片黄化,但主要是顶部叶片呈网状失绿,表面变得粗糙。锰过量时会导致老叶变黄、坏死或边缘干枯。补充硫酸锰即可改善。
8.缺镁:镁元素的缺乏会严重抑制植株的正常生长,表现为下部叶片脉间失绿,同时叶片表面发皱,以后在叶缘及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最终导致整个叶片死亡。补充硫酸镁、氧化镁可改善。
9.缺锌:锌元素的缺乏会明显抑制植株的高度生长,首先表现为新叶上,叶片变长、变窄,又称小叶病。随后在叶片上出现干枯的坏死区域。锌元素过量时,会引起植株部分死亡。锌元素缺乏时可以补充硫酸锌、氧化锌、氯化锌、碳酸锌改善,尤以硫酸锌常用。
10.缺硼:硼元素缺乏时,会导致植株的生长点受到抑制,停止生长,茎叶发育畸形,影响花芽分化,开花少或结果少,甚至不结果。硼过量时会导致老叶从叶片边缘开始变黄或干枯。补充硼元素一般选择硼砂、硼酸进行改善。
11.缺铜:铜元素缺乏时,生长点处表现最为突出,嫩叶及生长点发生扭曲,植株生长缓慢,甚至会造成生长点坏死。但铜元素过量时,会造成根系坏死。补充硫酸铜、氧化铜即可改善。
12.缺钼:钼元素缺乏时,容易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刚成熟的叶片会出现颜色变黄、叶片边缘干枯并身上反卷的症状,豆科植株在缺乏钼元素时,根瘤发育也不正常,固氮能力降低。一般选择钼酸铵或钼酸钠补充来进行改善。
其实预防或改善植株元素缺乏的最好措施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降低或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不仅能预防元素的缺乏,而且能改善土质,一举多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