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栽培基质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人造栽培基质包括培养土和栽培基质两大部分。

(一)培养土

培养土主要是用于苗床和容器栽培。

地栽的观赏树木由于根系能够自由伸展,对土壤的要求一般不甚严格,只要土层深厚,通气和排水良好,并有一定肥力即可。但在育苗和盆栽时,由于根系伸展受限制,浇水频繁而易破坏土壤结构,养分易流失等因素影响,培养土的好坏,就成了影响花木正常发育的关键。

培养土的物理性状比营养成分更为重要。因为土壤营养状况可通过施肥来调节,但土壤的物理性状,一旦植物栽上后,再要改变它的性状、调节其透气性就困难了。良好的透气性是培养土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因为盆壁与底部使排水受限制,气体交换也受影响,且盆底易积水,影响根系呼吸,所以培养土的透气性要求较高。培养土还应有较好的持水能力,这是由于苗床和盆栽土体积有限,可供利用的水少,而蒸发量相当大。所以,培养土应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持水性,当然也应有丰富的有机养分和适宜的pH。

培养土通常由园土、河沙、腐叶土、泥炭、松针土、谷糠、腐熟的木屑、珍珠岩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由于观赏树种繁多,对培养土的要求不一,各地容易获得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加上各地栽培管理的方法不一等原因,实践中很难拟定统一的配方。但总的趋向是要降低土壤的密度,增加孔隙度和水分的含量,提高腐殖质的含量。一般混合后的培养土,密度应低于1克/立方厘米,孔隙度不少于10%。

为了防止培养土中存在的病菌的为害,对培养土一般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很多,大的方面,可分物理消毒和化学药剂消毒两大类。各地可根据设备条件和需要来选择。

(二)栽培基质

近年来容器栽培所用的基质,已逐渐使用全部无土或少土的基质。这是因为无土基质大都属于园艺无毒类型,不需要消毒,重量轻,质量均衡,价格便宜,易于操作及标准化。但无土基质,多数不含或少含养分,需要注意及时施入营养。

常用的无土基质有:

(1)甘蔗渣 多用在热带地区,具有高碳氮比,必须加入氮,才能满足微生物迅速分解的需要。甘蔗渣有很高的持水量,在容器中分解迅速,容易致密,造成通气和排水不良,因此很少用在盆栽混合基质中。经过堆腐的甘蔗渣,混入田间土壤,特别对黏土,可起到改良作用。

(2)树皮 松树皮和硬木树皮,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能够部分代替泥炭作为盆栽基质。新鲜树皮的主要问题是碳氮比较高,有些树皮如桉树皮等含有对植物有害的毒性成分,应该通过堆腐或淋洗降解毒性。

树皮首先要粉碎,粒子直径可以大到1厘米,一般的直径是1.5~6毫米。对粒子大小进行筛选,细小的粒子可作为田间土壤改良剂,粗的粒子最好作为盆栽基质。硬木树皮微生物分解时,氮的需要量为1.1%~1.4%,软木树皮的需要量在0.3%~1.3%之间。

在加氮、加水处理后,夏季至少要堆腐3个月以上,秋、冬季时需半年以上,其间还要进行数次翻堆后才能使用。

(3)木屑 木屑和树皮有类似的性质,但较易分解沉积,而过于致密则不易干燥,适于大规模盆栽生产。处理方法同树皮。

(4)谷壳 谷壳作盆栽基质,有良好的排水、通气性,也不影响混合基质原来的pH、可溶性盐或有效营养,并能抗分解,因此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谷壳在使用前通常要进行蒸煮,以杀死病原菌,但在蒸汽消毒时能释放出一定数量的锰,有可能使植物中毒。消毒后要加入约1.0%左右的氮肥,以补偿高碳氮比所造成的氮素的缺乏。

(5)焦糠 又称熏碳,是谷壳经炭化处理而成的无土基质,密度为0.24克/立方厘米,通气孔隙度可达30%,pH呈微碱性,但经几次浇水后可显中性,吸收养分能力较差,,和等量的泥炭混合做育苗的盆栽基质,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6)泥炭 又称草炭、泥煤。它是古代湖沼地带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淹水和缺少空气的条件下,分解不完全的特殊有机物。

泥炭根据其形成条件,植物群落的特性和理化性状,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低位泥炭: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水源多为含矿物质较高的地下水。主要生长着需要矿质养分较多的植物,如苔草属、芦苇属等。一般分解程度较高,酸度较低,呈微酸性反应,灰分元素和氮素含量较高,持水量小,稍风干后即可使用。我国多为这种泥炭。

高位泥炭:多分布于高寒地区,水源主要靠含矿质养料少的雨水补给,生长着对营养条件要求低的植物,如羊胡子草属以及水藓属。这种泥炭分解程度差,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较低,酸度高,呈酸性或强酸性,每立方米加4~7千克粉碎过的白云石可以调整pH到花木所需要的生长范围。这种泥炭具有很高的阳离子代换量和持水量,并不需要粉碎就能提供良好的通气性。欧洲和加拿大多数是这种泥炭。

中位泥炭:是介于以上两类间的过渡类型。

泥炭密度小于0.2~0.3克/立方厘米,孔隙度高达77%~84%,含氮量虽甚丰富(1.5%~2.5%),但速效氮、磷、钾较低,对水和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垫圈保肥的良好材料,也是配制培养土、营养钵较理想的材料。作盆栽混合基质时可用100%泥炭,但通常只按体积用25%~75%。

(7)椰糠 即用椰子壳粉碎而成,是近几年才开始应用的一种基质。质轻,透气,透水性好。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

(8)珍珠岩 是天然的铝硅化合物,即粉碎的岩浆岩加热到1000℃以上所形成的膨胀材料。具封闭的多孔性结构。珍珠岩较轻,密度为0.1克/立方厘米,通气良好,无营养成分,质地均一,不分解,阳离子代换量较低,pH7.0~7.5,对化学和蒸汽消毒都是稳定的。珍珠岩含有钠、铝和少量的可溶性氟,氟能伤害某些植物,特别在较低pH时用珍珠岩作繁殖基质表现明显。在使用前经过2~3次淋洗,能使可溶性氟淋失。珍珠岩较轻,容易浮在混合基质的表面。

(9)蛭石 是硅酸盐材料在800~1100℃下加热形成的云母状物质。在加热中水分迅速失去,矿物膨胀相当于原来体积的20倍,其结果是增加了通气孔隙和持水能力。蛭石密度为0.1~0.13克位方厘米,呈中性至碱性(pH7~9),每立方米蛭石能吸收500~650升的水,蒸汽消毒后能释放出适量的钾、钙、镁。蛭石长期栽培植物后,容易致密,使通气和排水性能变差,因此最好不要用作长期盆栽植物的基质。

(10)陶粒 是黏土经煅烧而成的大小均匀的颗粒。不会致密,具有适宜的持水量和阳离子代换量。陶粒在盆栽基质中能改善通气性。无致病菌,无虫害,无杂草种子。密度为0.5克/立方厘米,不会分解,可以长期使用。虽然按体积比100%陶粒可以用作栽培基质,但一般作为盆栽基质只用占总体积的20%左右的陶粒。

(11)沙 沙通常可作为盆栽混合基质的组成成分,沙粒不应该小于0.1毫米或大于1.0毫米,用平均0.2~0.5毫米之间的较好。沙的密度较大,可达1.6克/立方厘米,持水量和阳离子代换量较小。作盆栽基质组成时,用量不超过总体的25%。来自珊瑚或原始火山的沙有可能含有毒性元素,海边的沙则可能有较高的含盐量。

(12)岩棉 是60%辉绿岩和20%石灰岩的混合物,再加入20%的焦炭,在约1600℃的温度下熔化制成。熔融的物质喷成0.005毫米的纤维,用苯酚树脂固定,并加上吸水剂。密度为0.07克/立方厘米,总孔隙为96%,由于孔隙具有同样的大小,因此,可以根据岩棉块的高度,调节岩棉块中水分和空气的比例。新岩棉的pH比较高,加入适量酸,pH即可降低。

岩棉团有两种类型的制品:一种能排斥水的称格罗丹蓝,另一种能吸水的称格罗丹绿。在盆土中,以容积计,每3份土壤加入1份格罗丹蓝团块,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水分空气状况。如盆高5厘米,应加入50%的格罗丹蓝;假如盆高15厘米,则应加入25%的格罗丹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