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改论文:面对新课程 美术教师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对美术教学也提出的要求:美术课程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面对美术新课程,美术教师应转变观念和教学行为,体现人文精神,以生活美术的视角实施美术课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应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由于美术课程对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健全人格的形成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美术课程从未有过地受到重视,作为艺术学科领域的一个分支——美术,应与其他学科并驾齐驱,将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从本学科、从跨学科的角度去挖掘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课程因素,彻底拼弃填鸭式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并执行师生共发展、共促进的互动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上,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始终是我们教学的核心。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的态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体验、合作、探究中学习美术,发展学生综合地开发美术课程资源信息,多角度地培养处理、应用美术课程资源信息,并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那些常见的日用品,并启发联想加以改造,使学生体会到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这课练习贴进生活,活跃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型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参与、体验,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酝酿一个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一系列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靠教师的不断引导,学习愿望要靠教师激发,学习能力要靠教师不断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要灵活多变,要善于发挥美术所具有的形象性、人文性、综合性及引发人的遐想的特征。每位老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应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善用它、创新它,同时要千方百计地设计服务于让学生艺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方式。这是教师在角色的转变过程时应首先认识到的。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自主式的学习转变。学生获得美术信息知识的渠道很多,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这种转变,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己去观察、实验、探究、研讨来自各渠道的课程资源信息,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美术的习惯,掌握学习美术的策略,发展审美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美术的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的感情和想法;在表现与欣赏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些美术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老师行为应定位在:(1)积极地旁观,去体会和理解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挥;(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鼓励真情、大胆地表现艺术形象,肯定孩子们的审美情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美术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更何况作为当事人的教师本身,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事实上,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就是在不断地进行研究。美术新课程中,也明确指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任何富有创新的思维要加以深化、发展,必定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得以提高。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呢?(一)改变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索中发展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即通过临摹一些名作、优秀作品和按照教师的讲授去理解美术的学习方式,而应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创作与欣赏美术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对美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于发现、喜爱质疑、乐于探究一切美的存在,并努力学习美术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让学生看到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价值,同时看到自己的价值,在他们幼小心灵中埋下这颗艺术创造的种子,使他们成为爱美、会美、能创造美的高素质的一代。(二)引导学生关于从问题切入,在个性释放中提升要培养学生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的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中,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引导学生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展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如装饰画中画树,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黄树,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从人心理、心情的感受上,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就敢于用多种手法去表现事物。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使他们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面果的能力得到发展。例如《漂浮》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收集来的废旧物品根据浮力的原理,制作一条小船,这就要求学生在作好前期收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把构思变成作品,不仅是手脑的配合,也锻炼了交流的能力。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首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告诉我们,美术教育不再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呢?(一)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这是所有美术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技能的学习,美术教育只把它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他的终极追求。美术教师不仅仅教会儿童画画,还要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文明成果,对这些伟大成果的直觉、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全面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做法上,首先应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其次应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可以从作品中发掘出人文内涵。(二)在课堂上,创设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体验是一种人文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常常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强调体验就是强调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为体验就意味着感觉、思考、分析、操作、开发和尝试。但体验在一些人的眼中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是因为它处在没有经过理性分析的低级阶段,而不知,学生对绘画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法则的理解,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每个人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体验。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体验,它是以自我为基础,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人的影响,面对着审美的对象,它不是仅关注对象本身,而是强调对象给予自身的感受,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应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建立学习美术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一) 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是明日世界的主人,更要参与明日世界性的竞争和挑战,要生存、要发展只有靠他们自己,靠终身的学习、创造和努力。今天我们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到适合于他(她)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在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这一活动步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基本标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二) 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教师应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一些画画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耐心的鼓励他们,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的放宽作业要求,及时发现学生细小的进步并进行表扬,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改变“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美术课程一起对人的全面素质和完善人格的形成的特殊作用,我们全体美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生活美术角度,制定教学行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从人文的角度,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等方面能力的课程实施策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上是我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些体会,很不成熟,望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