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玉的真伪?

vv

玉的硬度很高,拿着可以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的痕来,而玉表面不会有破损。也可以,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7
真、伪辨是区分古玉器的真假,是甄别古玉器的初级阶段,不是更高层次的断代。可以按下步骤进行:

一. 品玉材:
1.官仿古玉器:多用较纯净的白玉、青玉和碧玉。官仿器有玉材来源。
2.古仿玉器:多用较纯净的青玉和碧玉,那时玉作坊还能搞到此类玉材,不会用质量太次的玉材来满足社会上达官贵人的需求。加工残留下来的角边玉材,会做成小挂(佩)件以满足平民需求。
3.现代高仿玉器:玉材来源枯竭,特别老玉材更难寻找。用什么方法解决材料?a:用古玉器的残件改制。b:选新开采质地较好、无瑕斑、无夹石的新疆碧玉、戈壁玉、青海料、东北黄料、河摸玉(黄料籽料)、独山玉(南阳玉有两处产地)、蛇纹石(岫岩玉有13处产地)、韩国玉、俄罗斯玉等。早期的人造合成玉材也混迹其中。其中绝大多数玉材都能达到5.5-6的硬度。所制玉器抛光后甚为光润,比较容易取得购买者的认同。
4.现代民间仿古玉器:以价格低占领市场。a:一般不用价格略高的高仿玉材,而用价格低廉的斑色玉、绺道、斑理多的杂色玉或用石质较重的夹石劣质玉,可惜助杂色、石性(容易染色),仿制古玉以求达到“乱真”的目的。b:以颜色类同的石材冒充玉材;如北京十三陵的京黄玉、山东的莱州石、白色、碧色都颇似玉,江苏六合灵岩山产的石子,也极似玉。佳者甚光润,但硬度都达不到真玉要求。有的石材又黑又亮,但不透,都达不到玉材要求。
评选玉材,在认定古玉器的真伪上是比较关键的一环,一定要选质地细腻、色泽纯净、油性大、透度好、无杂质、无绺裂、无夹石,不含亮点、亮条等,这些均可通过目测检查。就玉材的新嫩、老旧、一般目测也能区分。
除目测的方法外,手感重的玉材质地密,轻的质地松。同温下偏凉的是玉材,偏温的是玻璃或合成材料。听玉器的磕碰声,音脆的玉材硬度高,声闷的硬度低……。这些方法都可结合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运用,以达到评价玉材质量的目的。
总之,如玉材选对了,成功率已占到50%,因为好玉材本身价格的含金量就很高。这一点可不要忽视。不过好玉材也不是很多。
二. 看器型、察纹饰;
各时代玉器器型,受政治、经济、文化和习惯的局限,都具有其时代特征,这里是泛指繁杂市场上的选物定向,(不是断代)。历代古制玉器,型制已自成体系,有演变的踪迹规律,将这些规律组成个人思维中的系统识别知识。市场上看器型杂乱无章,时间极短,瞬间就要做出判断,这种极短时间内目测后的决定,实际是个人潜在的知识在发挥作用,是以知识综合为经验的一种感受。仅仅是感受到这件器型看得上眼,才会止步、伸手、细看。
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用玉风尚,造就了不同的纹饰。造型和纹饰密不可分,需结合起来细看一般细看分析以后,大致已清楚手中的古玉器属那朝,那代。距今有多少年份。
对于一些造型与纹饰不相匹配,不伦不类的古玉器,不言心中已自明。(还看它干吗?)
目前印刷技术先进发达,出版这类古玉器图书、图片甚多,器型与纹饰都印制得非常清晰,在当今高科技发达仿古玉器泛滥的今天,按图“克隆”古玉器的器型纹饰已不是难事。所以我们在看器型纹饰时,只能作为辨伪时其中的一项来参考。不要认为器型、纹饰对,这件玉器肯定就对。不要让它把我们带进另一个误区。
器型与纹饰是鉴定断代的重要依据,有单元、有组合、有寓意还有美的内涵,来去有序,结构清楚,气势感人,精美多样,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是神、情兼备的艺术品。
仿制临摹者不了解社会背景也不具这方面的功力,纹饰结构不清,交代含糊,因而只能摹仿出作品的形,很难摹仿出作品的“神和情”。这个问题只能简单截说,因为我们现在不研究古玉器断代。
三. 观刀工、视孔洞
在定古玉器的真与伪,弄清楚新、老雕工非常重要。因为刀工在60年代前、后有很多明显的不同,这对我们定真伪极有帮助。
60年代以前的刀工出入不大,设备磨速慢,铁制铊具、解玉砂细软,属游离沙磨制工艺,手工操作,基本上以人力控制为主,玉工操作时心里怎么想,手上就控制着怎么做,以达到想要的技术要求为准。因此他们磨出的线条干净利落,弯曲有度,圆滑舒畅,加上间隔有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60年代以后,琢玉设备电动化,磨速能高达4000转/分,特制全刚砂铊具,固定磨削工艺,又快又方便。但一铊磨下去就成定局,想改都很难。现代玉工很多技术不精,功力不扎实。厂里要求快做、多做。再加上好多拿点钱的变现心态,因此,琢出的玉器丑陋粗劣也就不足为怪了,而且习以为常试想这样的刀工还会看不出来?如果还不能理解,不妨再用新、老玉器的雕工对比一下,也就全明白了。造型纹饰艺术是要通过完美的雕琢技法上的综合,才能反映出来的。眼下就当代的琢玉专家,用现代的高速设备来仿制古代的精细玉器,若在没有非常充裕的制作时间,我看也很难。
老雕工在玉器打眼、钻孔也有特点:
薄料多为马蹄形或锥形。单面钻呈“八字形”或“喇叭口”。厚料呈“蜂腰形”,两面钻中间,因对接不准会留有台阶。成孔统一,孔内光滑。新孔洞是现代金刚砂铊高速所钻。会残留,钻痕。
除上述以外,还有几个特征:(1)老刀工的阴线,走刀有序。阴线特别是细小阴线内的光亮度,阳线侧旁的光亮度都应和整体玉器的光亮度一致。有些新的精致玉器,这些光亮度已差得很微小。阴线和阳线侧边光亮度不一致者,应看做是现代新工。如果涂抹上黄泥等物更要警惕。(2)镂空为线锯切割,拉痕为90°夹角。(3)老工压地,整体看有轻微的深浅和波状感,但地子平整柔和。新工压地平整度高,光亮度不均匀,强光显示玻璃镜面光,弱光处只能显示出散射光。(4)老工圆雕件的弧面、圆面、磨痕没有过渡。(5)手摸老雕工玉器,有舒润感,决不带涩手或划手感。
四. 看包浆、审沁色
任何器物都有一个由新走向老的变化过程。玉材、玉器和别的器物都一样,不过玉器包浆主要说的是古玉器的表面变化。
玉器经过人为的盘玩受物理上的影响。土埋后的玉器又受化学物质的侵蚀,器表形成一层肉眼不易看出的蚀纹、蚀斑或蚀点。细微又均匀,时间越久远,侵蚀越厚重。器表、纹饰、线槽所有的面越能融为一体,反射出均匀一致的散射光,古玉器越老,散射出的光泽越发均匀诱人,这种反射出的光泽实体就是包浆。
包浆不易造假,仿冒者很难仿制。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玉器表面光泽很亮,卖假者说:“这是包浆”。其实是高压高速的强力抛光,不论玉材硬、软都能抛出镜面光,这种“过亮”的玉表面,因有过度磨光(损)痕迹出现,量度有强有弱并不均匀。可以说是局部的玻璃镜面光。
新玉器颜色新、色艳,又没有使用盘玩后留下的痕迹(划痕),仅留下“贼光”的感觉,所有稍加留心,新抛光的玉器和古玉器的老包浆还是分得出来的。油脂光才是包浆光泽。这类光泽只有熟坃传世玉器和少量的半生玉器才具有。
第2个回答  2023-05-11

1. 观察玉的色泽:真正的玉的颜色不会过于艳丽,也不会过于深沉,而是有一种自然温润的感觉。同时,真正的玉石会在阳光下或强烈光线照射下呈现出微微的透明感。2. 看玉的通透性:真正的玉石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均匀的色泽,如果玉石有颜色的不均匀和杂质等问题,则可能是假的。3. 观察玉的质地:真正的玉石质地细腻坚硬,可以通过敲击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假玉的声音则会比较沉闷。4. 闻玉的气味:真正的玉石不会有刺鼻或异味,而假玉或者经过某些化学处理的玉石可能会有奇异的气味。5. 摸玉的手感:真正的玉石手感光滑干爽,冷热感官也比较稳定,而假玉或者质量欠佳的玉石则可能会有黏腻、粗糙的手感。6. 查看玉的内部结构:真正的玉石内部结构需要用专业的设备来观察,但可以用手触摸表面观察玉的质地纹理等特征,从而判断玉的真伪。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对于玉石的仿制技术越来越高超,假玉也经常纷纷出现,因此辨别真伪仍需以专业的眼光为准。
第3个回答  2019-09-07
你好,简单的办法有: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4、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5、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复杂的有:
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愿你买到一块好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7
最简单是方法:1、看做工,假的一般都是机工比较呆版。2、冲光看有没有气泡,这是最简单实用的一招。3、看硬度,只要是真玉硬度一定比假的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