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古城有什么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潮州古城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譬如下列:

1.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2.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3.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

5.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

6.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

7.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

8.笔架山宋窑遗址。

9.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

10.著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扩展资料:

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1)内八景:“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州古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历史文化:

1、滨江红棉

韩江潮州市区段一江两岸,东起韩山,西至潮州古城、南北堤,北起海角山,南至凤凰洲,以韩江水体为主轴,南北长约八公里,总面积近十平方公里。

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古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带。“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项目”荣获“200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广场灯影

人民广场位于新市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 12.73公顷。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休闲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历史人文积淀与时代性的统一。

广场划分为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式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间。广场的绿化率不低于60%,绿化树木乔灌结合,高矮并种,组景搭配美观合理。

“韩江潮”、“牌坊街”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文化街”、“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露天舞台”是市民游客开展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气势磅礴的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为中心广场厚重人文氛围增添强烈的现代气息。

每当夜幕降临,乐曲悠扬,绿海花涛、枝叶扶疏之中游人如织,华彩灯光与水幕电影、喷泉、流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

3、坊街亭韵

古牌坊是尊荣显达、彰扬乡贤的纪念性标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文献记载,太平路牌坊多达39座,牌坊的种类、数量之多世上罕见。

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太平路、东门街也逐渐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与明、清石牌坊共存,构成了国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众多石牌坊因“妨碍交通”、“不利安全”而被拆除殆尽。

扩展资料:

潮州古城概况:

潮州古城古城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

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有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有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有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有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有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有笔架山宋窑遗址;也有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州古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一、潮州历史悠久。潮州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并在历史上有“十相留声”和“韩愈治潮”等佳话。唐宋时期,韩愈、文天祥、陆秀夫、李德裕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潮州留过足迹。根据历史记载,潮州建制很早,始于东晋咸和六年,也就是公元331年,距现在是1669年。最早称东官郡,不久又改为义安郡。到了公元591年,也就是隋朝的开皇十一年,义安郡改称为潮州。后人有诗云:“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取义就是“潮水往复之意”。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潮州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闽、赣、粤东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
二、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潮州文化是以历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区)为中心,包括现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一种地域文化,尽管各地有些差异,但主流和渊源是一致的,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体系。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创造了“象山文化”(南澳岛),此后又发现“陈桥文化”(潮安,距今约五、六千年),“后山文化”(普宁,距今约四、五千年)和“浮滨文化”(饶平,距今约二、三千年)。这些文化包括古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而在“浮滨文化”中则有青铜制品以及与中原华夏文化融合的象征。此阶段基本属于新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百越文化。由于潮州地处东南沿海,居于闽、粤两省交界,既受闽文化的影响,也受粤文化的影响,而且中原文化的流播也至此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唐宋明清是潮州文化兴盛之时。潮州的文物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建筑古雅,各具一格。如开元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为潮州最大的古建筑群,素有粤东第一古刹之称。寺内还保存了唐代的石经幢、宋代政和年间的大铜钟、元代泰定年间的石香炉、明代的潮州木雕千佛塔和清代乾隆御赐的雍正版《大藏经》等一批珍贵文物。
三、潮州方言独具魅力。我觉得潮州方言的魅力在于对潮人群体的高度凝聚力。潮州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被人称为“福佬语”或“学老语”。据有关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问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大体相同。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现在的潮州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而潮州人不管在哪里,只要讲潮州话的人都会被称为“自已人”。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许多旅居海内外的潮籍华人都对自已的家乡有着独特的感情。繁荣故乡经济,弘扬潮州文化,似乎是潮州人与生俱来的职责。潮州人足迹编四方,但不管离家乡多远,凡是潮人聚居之处,几乎都保留了乡音、乡俗(包括一些在潮州本土已消失的习俗)。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目前,潮州共有230万旅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遍布于世界各地。商界巨贾李嘉诚、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蜚声世界艺坛的著名摄影师陈复礼都是潮籍人士。潮州人即使离乡背景,便还是不忘回报自已的家乡。我们在潮州城参观时,看到许多的学校、医院、道路、桥梁、福利院、娱乐设施都是这些华侨建设的。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侨胞在潮州兴办公益事业2600多宗,捐款超10亿元。其中新建修建学校610多所,总值4.7亿元;兴建扩建医院26所,捐赠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累计1.08亿;建桥85座,修路278条,兴办文化体育项目230个;仅用于修复文物古迹等其他公益事业便投入2亿多元。
四、韩愈对潮州文化的影响。在潮州的古迹处处见“姓韩”,这与唐朝的大文豪、思想家韩愈贬放潮州不无相关。潮州的韩文公祠的香火八百年不断,不管过去还是现代的潮州人,都喜欢到韩文公祠,凡是到潮州的达官贵人都要慕名参观瞻仰,韩文公祠已被视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韩愈于中唐时被贬到潮州,虽任潮州刺史仅短短八个月,但他在任期间大力重教兴学,“开岭峤儒风”,对潮州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愈在潮州任职期间,不仅重教兴学,而且还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等方面。韩愈到潮州,不仅加速了当时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使潮州赢得了“海滨邹鲁”、“岭南名郡”的美称。在参观韩文公祠时,看到刻在祠内堂东侧的石柱上的“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这一对联,深刻体会到潮州人民对韩公的感激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29
十八膄船二四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