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成词语形容一个一点都不愿吃亏的人

如题所述

一毛不拔、不拔一毛、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分金掰两等。

1、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基本释义: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极端吝啬。

出处:战国 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白话译文:如果拔你的一根毫毛可以拯救天下,你愿意吗?

2、不拔一毛 [ bù bá yī máo ] 

基本释义:比喻非常吝啬。同“一毛不拔”。

出处:宋·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白话译文: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会做到非常吝啬。博爱的人会不辞辛苦,舍己为人。

3、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基本释义:形容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也要计较(含贬义)。

出处:《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白话译文:从那成康时代起,拥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

4、锱铢必较 [ zī zhū bì jiào ] 

基本释义: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铢:一锱的六分之一。

出处:现代 沈从文《菜园》:“他不能同人锱铢必较的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

5、分金掰两 [ fēn jīn bāi liǎng ] 

基本释义: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白话译文:真的是一个单身农民,专会盘算,打主意,过分计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6

睚眦必报

拼音:yá zì bì bào

意思: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推论:通常这种成语睚眦两个字应该是并列或相似的两个名词。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原句: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译文:一餐饭的恩义一定还,瞪一下眼睛的仇也一定要报。

扩展资料:

睚眦必报的反义词:大度包容

读音:dà dù bāo róng

意思: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6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杨朱,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魏国人,又称杨子、阳生、阳子居。名朱,他阐发了一 种人生哲学,其核心观念便是"为我"。

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作评判是非善 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生。孟子在批驳杨朱时 ,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杨朱认为墨子的墨家思想对人有很大的束缚,已经超越一般人的思想了,又很多的人都信服了他的观点,而杨朱却站出来反对了,墨子主张的思想是“兼爱”,而杨朱所提倡的核心则是要重视生活,重视自己等。

所以两人的思想出入还是很大的,杨朱主要重视自身的生命,反对掠夺。

扩展资料:

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杨朱问了个问题,他说:如果从你身上拔取一根汗毛,这样可以给天下的人带来好运气,你愿意这样做不?

杨朱则回答学生说:这关我什么事情,人们过得好不好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解决的。

学生又说:如果这是真的的话,你愿意吗?

于是杨朱就没有再说话了。

可是孟子就对他们两个人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朱你要做到很容易,你却不这样。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这样做的。”

这就是“一毛不拔”的来历了。杨朱根本没有细细的去想过幸福对于自己来说是什么,可能当时的他自己也并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是通过总结杨朱的思想,从他的思想观点出发,或许也感觉得到他的幸福观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毛不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9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一点都不愿吃亏的词语有:

1、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2、斤斤计较:意思是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出自《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3、睚眦必报:意思是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出自《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4、寸量铢称是:意思是指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繁琐并不切实用。 也比喻心胸狭窄。

出自宋·苏洵《史论下》:"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7
“一毛不拔”形容一个一点都不愿吃亏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