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功能不同

1、诊断性评价的功能有: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的功能有: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实施时间不同

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学年、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比如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而进行的摸底考试就是常见的诊断性评价。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某种需要也可以采取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想要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而进行的提问就属于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被称为终结性评价。比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是属于总结性评价。

三、试题难度和评价重点不同

1、诊断性评价常采用特殊编制测验、学籍档案饿观察记录分析的手段来进行评价;在试题难度上较低。

2、形成性评价常采用形成性测验、作业和日常观察的手段来评价;试题难度依目标而定。

3、总结性评价常采用考试的形式来评价;试题难度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结性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成性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诊断性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指评测时间,评测目的的不同。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要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其目的在于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采取补救措施。教学方式要用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分许学生的行为。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教学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具体地说,形成性评价指教师实施的所有活动,和学生在评价自己中进行的活动。

这些活动提供了反馈的信息以使教师来更改教学活动,当证据真正地用来适应教学的需要时,这些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体系由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课程与教材,评价方式及手段,每个因素相互独立自的作用。但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形成性评价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它的目的是对整个教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因而它是一种评定分数划分等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还应具有形成性评价的职能。通过终结性测验,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扩展资料: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

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资料:形成性评价 (教育)-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评价的目的不同: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 (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诊断性评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16

1、目的不同: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采取补救措施,改进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判定最终学习结果,为甄别和选拔服务。

2、作用不同:诊断性评价是为了查明学习准备情况,确定不利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诊断、分析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而终结性评价是为了评定学业成绩。

3、评价重点不同:诊断性评价注重素质、过程;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学习结果。

4、评价主体不同:诊断性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本人、同学;终结性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教师。

5、评价手段不同:诊断性评价是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分析;形成性评价是日常观察、作业评定、问卷调查、自评/互评、访谈、平时测验、活动记录等;终结性评价是考试(如期终或学年考试、结业考试等)。 

6、实施时间不同:诊断性评价时间是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进程中需要时。形成性评价是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经常进行。终结性评价是课程或一段教程结束后,一般每学期 1-2 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诊断性评价 (教学方案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成性评价 (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终结性评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教学进程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向来都是学校行政领导和美术教师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具有关系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其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注重经常进行的检查,以达到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的目的。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以及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质量或成果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学生美术学习形成性评价是贯穿学生美术学习活动全过程,特别是指对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各种表现的客观事实进行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形成性评价注重客观事实及过程,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应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了形成性评价,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个体,不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单一化依据,而是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等情况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以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来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二、美术学习中形成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1、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表现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应成为对他们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此类评价内容除指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参与程度、情感投入、审美趣味等专业学习上的表现外,还应包括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的态度、对问题勇于探究的意志品质、自主学习的品质以及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所有学科都极其关注的内容,在美术学科,“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达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活动就是要将极具个性的创新观念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具体成果,并且,“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因此,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是经常性的、且更为外在,使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显得内容、途径都更加丰富。另外,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其特征往往是像闪闪的火花,时常迸发出光彩,如不留意,稍纵即逝。所以,要达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发展的目的,必须将对创新思维方面的评价融入教学展开的过程中。 3、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之于美术学习具有基础的、缺一不可的意义,评价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提高的实效必须从这几方面综合分析,及时对学生予以反馈。 感知能力包括对视觉形象(平面的、立体的、生活中的、艺术品中的、他人的或自己创作的)敏锐的视觉、触觉能力及由此展开的听觉、味觉等感知能力——这些能力应建立在运用一定的美术知识对其审美特征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形象思维能力则涵盖了对具象、意象、抽象、空间及各种美术造型元素等对象的想象与理解;表达能力是一种外化行动的能力,涉及运用一定的媒材及工具的能力或语言文字描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表现应是不断追求个性的、艺术化的、完美的,但对于学生而言,首先的要求是清楚明了,其次才是个性创造,美的物化,这也是我们在美术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中应时刻注意的。 4、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既是我们美术教学追求的目标,又是我们通过美术的教育达成多种育人目标的的载体。因此,对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情况的评价应是对学生美术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应成为其它各方面评价的基础和资源。 三、你在教学中遵循的形成性评价原则1、等级加评语 使用等级是有意识地模糊量性差异,加入简要评语主要是针对学生个性表现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评语应是欣赏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和提高的建议。 2、评语加漫画表情 用等形象符号,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创意性地画出有意思的形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操作的方便,并增加师生交流的趣味性,进一步模糊量性差别。 3、互评 同学送的一句话(好在哪里?):。 同学的建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