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为什么会有吸磁与不吸磁的

如题所述

一、餐具的不锈钢主要有“奥氏体型”不锈钢和“马氏体型”不锈钢两种。

(1)、 碗、盘等一般采用“奥氏体型”不锈钢生产,“奥氏体型”不锈钢没有磁性。

(2)、刀、叉等一般采用“马氏体型”不锈钢生产,“马氏体型”不锈钢有磁性。

二、无磁不锈钢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磁力线可以穿过,因而在某些微波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在脉冲磁场下产生的涡流损耗相对于铜或者其他金属要小一些,这是由于无磁不锈钢的电导率小于铜。

三、钢的内部组织呈现一种叫奥氏体的组织状态,这种组织是没有导磁性的,不能被磁铁所吸引,常用来作装饰材料。如,不锈钢管、毛巾架、餐具、炉具等。

四、制作刀剪类的不锈钢要采用马氏体型不锈钢。因为刀剪具有剪切物品的功能,必须有锋利度,要有锋利度必须有一定的硬度。这类不锈钢必须通过热处理使其内部发生组织转变。增加硬度后才能作刀剪。但这类不锈钢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导磁性,可被磁铁吸引。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有磁性来说明不锈钢。

扩展资料

选购标准

餐具上印有“13-0”、“18-0”、“18-8”三种代号的是用不锈钢生产的餐具,代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含铬量,后面的数字则代表镍含量,铬是使产品不生锈的材料,而镍是耐腐蚀材料。如“13-0”即含铬13%,不含镍。在选购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选购不锈钢产品时应认真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标注所用的材质和钢号,是否注明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电话、容器的卫生标准等字样。

2、可以用磁铁来判断。正规厂家一般会用304(即18-8)和430(即18-0)不锈钢做叉勺,用420(即13-0)做刀子,430和420是带磁的,304是微磁。但是市场还有一种201和202材料做的餐具,也不上磁。

3、一般情况下,同样厚度和造型的不锈钢餐具,高档的餐具会比低档材质的餐具重量会更重些。但是其密度差异很小,304不锈钢是7.93,430和420密度是7.85,凭直观是无法判断的。

4、由于材料的不同,合格的不锈钢餐具其重量要大于“水货”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不锈钢餐具

百度百科-无磁不锈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3

因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其中,只有价格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不能被磁铁吸住。

有一些小厂家使用回收的钢铁炼制“二次钢”,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锰代替铬和镍,也算是不锈钢,但防锈性能很差,也不会被磁铁吸住。

还有一种“不锈铁”的存在,即将回收的废铁、铅、钢等经二次回炉加工,通过脱磁处理而成,因为成本低廉,目前在市场中占用相当份额,所谓“不锈铁”就是“二次钢”。


扩展资料:

含碳量在2%以下的铁碳合金是钢,含碳量在2%以上的则称之为铁。对于不锈钢来说,不管磁铁吸得上与否,只要符合其质量标准,都是不锈钢。

不锈钢抗腐蚀的主要元素是铬。铬元素含量在10.5%以上的钢就不易生锈。冶炼时加入的合金元素不同,也就有了磁铁吸得上与吸不上的区别了。不锈钢一般按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等几大类。

如果往钢水里加入了不同比例的铬镍等,炼成的奥氏体钢就是磁铁吸不上的不锈钢;如果往钢水里加入铬和少量镍(或不加镍),炼成的钢就是磁铁吸得上的不锈钢,也叫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主要合金元素是铬、铁和碳。

除了奥氏体不锈钢磁铁吸不上外,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都具有磁性。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用磁铁鉴别不锈钢优劣 靠谱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人们经常用磁铁来判断是否不锈钢,认为磁铁能吸上的就是不锈铁,吸不上的是不锈钢。看来人们对不锈钢的认识还有误区。其实这只是区别了奥氏体类不锈钢和其他类不锈钢的有无磁性。  一般来说,奥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无磁性(磁铁不能吸住),其他不锈钢中都有铁素体,有铁磁性(磁铁能吸住)。但是不锈钢却不能仅仅用有无磁性来判别。对于不锈钢来说,不管磁铁吸得上与否,只要符合其质量标准,都是不锈钢。  如果往钢水里加入了铬和较高的镍等,炼成的奥氏体钢就是磁铁吸不上的不锈钢。如果钢水里主要合金元素是铬、铁、碳和少量镍(或不加镍),炼成的钢就是磁铁吸得上的不锈钢,也叫铁素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除了奥氏体不锈钢磁铁吸不上外,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都具有磁性。由于镍元素在世界上储藏量很少,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镍含量高的不锈钢在市场上价格也较高,而且磁铁还吸不上。目前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在不锈钢中所占的比例仍很大,因此使人们产生了所有不锈钢都无磁性的错误概念。  其实,还有一种不锈钢磁铁是吸不上的,那就是高含锰或氮而低镍或不含镍的不锈钢,即铬锰奥氏体不锈钢。所以不能根据有无磁性来判断是否为不锈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