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与豆腐能合一吃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3-20
茵陈(《本经》)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生于原野、路旁,全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旷野、路旁,或河岸及附近的湿润沙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以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功效清湿热、退黄疸。临床用名有茵陈、茵陈蒿。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面白悦。 《本草拾遗》:本功外,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虽蒿类,苗细经冬不死,更因由苗而生,欲名因陈。后加蒿字也。 《药性论》:使,味苦,辛,有小毒。治眼目通身黄,小便赤。 《日华子本草》:味苦,凉,无毒。治天行时疾,狂热,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症癖,并闪损乏绝。 《开宝本草》:味苦,平、微寒,无毒。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本草衍义》: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者,身面悉黄,用之极效。又一僧因伤寒后发汗不撤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期年不愈。医作食黄治之,治不对,病不去。问之,食不减。寻与此药,服五日,病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方用山茵陈、山栀子各三分,秦艽、升麻各四钱,末之,每用三钱,水四合煎,及二合,去滓,食后温服,以之为度。然此药以茵陈蒿为本,故书之。 《药类法象》:除烦热。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苦平,阴中微阳,无毒。 入足太阳经。 《象》云:除烦热,主风湿热,邪结于内。去枝、梗,用叶。 《本草》云: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入足太阳。 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柏皮汤,治燥热也。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菌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