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1、地理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6
临川三中 李智刚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家富尔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再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地理备课组开展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讨论。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讨论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最好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使他们主动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地理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把生活地理知识、故事、名言名句以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中国的地形一节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假如你骑自行车去北武当庙旅行,上的时候和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能不能将其改为大河向西流",为什么?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在夏季为什么能受到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将难度较大的问题简易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重含义,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要衡量教学的结果如何,就要看学生学会甚至会学的程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用最大,也只不过是外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才是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讲述世界分区地理,我教给学生学习亚洲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其它大洲,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每次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创新思维的表现。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因此,教师要少讲,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充分肯定,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或问题要全面认识,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看问题,并善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更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使他们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当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讨论就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提出的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