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说课教学流程怎么写

如题所述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认识=、>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0—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后面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学习习惯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比多少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但还不会用“=、>和<”这类符号来表示,没有符号化思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经历比较物体个数的具体过程,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能用符号或词语描述所认识的数的大小。   
2.在比较多少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策略和思想,体会和理解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探索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和“=”来表示。  
教学 难点:正确运用“>”“<”表示两数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  
新课标还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练习巩固、归纳小结四个环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整节课以”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贯穿于始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上课伊始我出示“森林运动会”场景图,让学生当小裁判,看哪两组在一起比赛最公平?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引出比较数的多少。不仅复习了1—5,而且顺利引出新课。  
接下来的探究新知阶段,以如何确定比赛方案为线索,将新知自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学“=、>和<”,让学生通过给小动物们找朋友的方式,比一比多少,引出“同样多”用“=”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时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的时候用“<”。为帮助学生区分“<”和“>”,我教学生用手势表示,并编了首儿歌帮助学生区分。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和“<”符号的意义和用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体验学习数学的美妙,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为了较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我认真解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其数学能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也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