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成功

如题所述

  如何获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然而永远只有少数人的人生受到世人的羡慕和追捧。与之伴随的,是普罗大众中大多数人的人生甚至都不被自己认可。据调查,这个世界上,只有大概3%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长远而清晰的规划,10%左右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不清,27%的人则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目标和规划。结论就是成功人士大多集中在这3%的人群中。这个数据往往在一些职业的培训中被提及,目的是教导我们,人生一定要有目标,职业也一定要有规划,具体到每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也应该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执行。
  大部分人毕生都在追求成功,那么,到底什么是成功呢?字典的定义是:(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成果。也就是说,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肯定是有差异的。有人把买房当作成功,有人把升职当作成功,有人把家庭幸福当作成功,也有人把环游世界当作成功。尽管每个人的预期不一而足,有一点肯定是共通的,那就是希望通过成功获得人生的幸福。也就是说,只有幸福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按此倒推回去,很多看似成功的成功便不再成立。如果你买了房却成了房奴,终日生活在压力之中,无法以一种闲适的心态去享受生活,甚至阻碍了你更多的追求,那么这肯定不算成功。同样,尽管升职,但精神压力陡增,陷入了工作的泥潭之中,也算不上成功。因此,我们有必要清醒地思考这个问题,以免成为莫斯乌斯带上的蚂蚁,永远在一个循环的圈子里做着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也就是伴随着幸福感的成功呢?
  在某次培训中我听到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大意是说,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知不知道如何去做,而在于你是否做了你所知道的。若加以阐述,就是行动远比知识方法更重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做到成功,缺的其实不是更多的教育,而是实实在在跨出去的行动,一方面理论本身只有在实践中才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很多东西只有在真正去做了之后才能学会并不断完善,就像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一样。
  再进一步说,对这句话如果我只是停留在了若有所思的层面,而接下来的实际行动却丝毫没有改变的话,那么这个“知”对我而言就毫无意义。于是又回到了原点: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呢?一直以来,我的大脑都被某种难以言状的心绪控制着,那就是经常想着,我需要改变,我必须做些什么。I need change, I have to do something.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Just do it.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追求,并且有个前提就是你要知道这个it到底是什么。尽管我尚未有长远而清晰的规划,但方向似乎在思索中逐渐明晰。至少,就算你还无法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起码你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也就是说,成功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空泛的。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至关重要,一来目标明确,二来不容易受到外界价值观和成功标准的干扰。很多人问我,为何可以在不买房这件事情上面如此淡定。其实答案很简单。我曾在2010年的某天里一时冲动,列下了今后5年的Life list,就是最希望自己在今年5年里能够做到的事情。当时很随意,并没有思前想后,因此也比较真实,清单里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质方面的,但大都很具体,很现实。仔细分析一下,规划中要做的事情大多与学习相关,与文化相关,与旅游相关,与教育相关,与农村相关,与亲人相关。同时我发现,我压根就未把买房一项列入其中。在平日里,经常和朋友同事们讨论买房的问题,彼此很难说服对方,也无所谓谁对谁错,只能说,在这一点上,我和默默的确是与众不同。你想,我从未把拥有房子作为自我成功的标准,那么我怎么会有理由和动力成天想着买房呢?那是别人的标准,不是我的。想明白了这点,又怎会不淡定呢?
  当时我在这张life list上面写下了一句话:“人生,一为快乐,二为意义,三为让前两者变得更加持久和长远。”很多人把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当作人生的目标,这无可厚非。但有没有想过,到底多少钱才算足够,才足以让自己停下追求金钱的脚步呢?很多富豪因为压力大而自杀或因病早逝,我想他们是算不上幸福和真正的成功的。此外,我们是否有想过,通过什么方式的致富,才可以让我们既富有,又在追求的过程中不乏乐趣呢?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路上,自然也不例外,哪怕是世俗意义上金钱的成功。
  有些人忍辱偷生,卧薪尝胆,最终取得了成功;有些人埋头经营,呕心沥血,牺牲了家庭和生活,取得了成功;有些人浑浑噩噩,麻木不堪,一步一步在圈子里往上爬,最终谋个一官半职,也能取得世人眼中的成功;有些人不择手段,投机取巧,背信弃义,损人利己,也取得了自以为是的成功;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抛弃来自外界的压力,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有所成就而获得了成功;更有一些人根本没有想过要去追求所谓的成功,只是简单率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件别人认为很不平凡的事情,最终被人认可而获得成功;最后还有一些人因为忘记个人得失,一直努力地帮助别人,从而感动社会,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成功往往意味着出名,意味着别人对你的人生的认可,而一旦出名且被人认可,在现代社会,往往代表着你将拥有金钱。因此其实要拥有金钱并不意味着你要以此为目标去追求。因为成功是多种多样的。你是希望自己快乐地成功,还是希望不快乐甚至痛苦地成功;你是希望因为得到了更多的东西而成功,还是希望因为放弃了更多的东西而成功;你是希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式的成功,还是希望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般的成功;你是希望为了自己并付出而成功,还是希望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不考虑自我的成功与否。
  所以,按以上这些标准去评价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你便会发现种种差异:有些人是因为幸福而成功,有些人则是因为成功而幸福,有些人成功但并不幸福,而有些人幸福但并不成功,更有人因为忘我而成功。应该说,最后一种成功属于“无私为大私”的境界,需要有非凡的意志和无私的大爱,非常人所能企及。对普通人而言,第一种无疑是最理想的,第二种次之,第三种其实算不得成功,而第四种看似没有成功,但面对一个由衷感到幸福的人,谁敢说他是不成功的呢?
  举几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吧。从去年开始看过三四本游记,分别是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和《最危险的厕所和最美丽的星空》,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以及刘畅的《三十岁的成人礼:搭车去柏林》,这三位作者原本都是普通上班族,因下决心要改变眼前的生活而做出了出行的决定。他们的旅行方式都比较奇特,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最终他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旅行计划,并收获了很多东西。这些收获既有他们规划中的通过行走来思考人生的感悟,也包括他们意料之外的物质回报。他们受到了大众的追捧,然后相继出书,上电视,甚至开始演讲,成了人们眼中的名人。他们都属于经济并不宽裕的人,但一开始肯定没有抱着挣钱的目的去做这件事情,而这个结果,是在他们快乐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的一个有些意外,但其实很自然的回馈。再看那些受人尊敬的学者大师们,更是如此,比如钱钟书和杨绛绝不是为了追求物质的财富而去从事文学研究和创作的,他们只是喜欢,并且专注,而出名以及出书所带来的不菲的收入则是附加的,也是水到渠成的。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是为了赚钱而写书,结局可想而知。
  简而言之,当我们在追求成功的时候,需先想好我们要的是什么,再思考如何通过一种最让人感到幸福的方式去实现,最后则是不要再犹豫,勇敢地行动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