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退到二线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所谓“退二线干部”,是对达到一定年龄由领导职务转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的俗称。这类干部在职在编,享受原任领导职务的工资待遇,但不再承担领导职责。他们既不同于退休干部,也不同于正常晋升为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相关法规规定的公务人员序列中无法对号入座,属于特定时期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自定政策予以调整的特定干部群体。

一、“退二线”的来源

为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对领导干部的最高任职年龄进行限制,到了最高任职年龄后必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转为非领导职务(俗称“退二线”)。这一规定的实施在一定时间内对实现机关干部年轻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繁重、公共行政资源和公共财政资源较为紧缺的形势下,这一规定带来的负面作用逐步显现,各部门要求增加人员编制的申请逐年增多,不少部门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二、“退二线”的影响

退二线造成大量“在编不在岗”的人员,相当一部分就是“退二线”吃空饷的人。“退二线”如此盛行,自有其道理。在现实中,财政编制应该算是铁饭碗,一旦捧上,只要不犯法、不犯大错,编制就可以跟着人走,很难被端掉。而工作时间一长,缺乏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的问题往往日益突出。人情世故和现行制度的缺陷交织作用在一起,对这种现象几乎很难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于是,出于短期的考虑,为了腾出工作岗位,为了照顾那些工作年限较长的人,各地就想出变通的办法,,把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提前,让一部分先退下来,由其他的人来顶替他们的工作。为了不引起上级单位、相关部门的追究,就称之为“改非”“退二线”“内退”,其实就是退休不做事,照拿工资,是一种事实上的退休。

在局外人看来,这样做的确不公,不做事却享受工资照发的待遇;在局内人看来,这就是编制带来的最大好处,虽然一些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并不高,能享受到提前退休,退休金有保障的待遇,这是编制最大的“隐性福利”。这也解释了许多人宁可暂时没有编制也要排队等候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退二线”实质上是突破相关政策底线的“提前退休”。让公务员提前离岗,工资照发不误,相应的再从社会上招考人员进行补充,额外增加了相应人员的工资,增加了财政负担,一个乡镇不多,一个县不多,但是全国累计起来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此轻松自在的“退二线”,实际上是制度性的吃空饷。其中核心的一点是编制所导致的身份固化,因为缺乏必要与严格的奖惩机制,最终导致“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成为一个顽疾。

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设定合理的退休年龄,科学有序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正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率先消除体制内外退休制度的不公平现象,才能真正凝聚社会共识,共同为实行更为合理的退休制度扫清现实障碍。因此,针对享有编制就享有退休特权与特殊福利的相关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就日益突显。

现实中很多单位都提前5年甚至更长时间让公务人员在退休之前“退二线”,而理论上专家却提要“延迟5年退休”。一提一延,5年正好互补。看来,“退二线”才是劳动力短缺的主要病因。所以,要想弥补劳动里短缺的问题,延迟退休不是好的方法。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劳动效率,特别是严格执行现有的退休制度,杜绝“退二线”等众多影响劳动力不足因素的存在。这样才不至于让人们在“退二线”与“延迟退休”这对矛盾面前徘徊,才不至于让人们懵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7
领导退二线是个借囗,要不没办法说。员工有病都要按时上班,领导退二线拿工资奖金是说不过去的。是霸道行为长庆油田就是这样
第2个回答  2020-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