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礼是怎么跪法的

如题所述

三跪九叩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具体做法为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三跪九叩礼的对象: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三跪九叩礼介绍: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唐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称道士拜礼有四种:“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稽首是三跪九叩礼。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扩展资料:

除“三跪九叩礼”外其它跪拜礼介绍:

1、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2、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3、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4、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

5、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

6、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

7、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8、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跪九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跪拜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三跪九叩礼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拓展资料:

【词目】三跪九叩

【拼音】sān guì jiǔ kòu

【释义】叩:磕头。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三跪九叩的利弊】

三跪九叩表层上代表了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但实则这是一种封建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利的作祟。

【近义词】顶礼膜拜、打躬作揖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01
三跪九叩

三跪九叩
明朝初年,明太祖简化各种繁琐的礼仪 。遣使至蕃国安南时,该国王对香案及诏书行五拜礼,并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实即五拜三叩之礼 。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然而,因为各国礼仪习俗不一,遇有拒绝行此大礼的抗议,清以天朝上国自居,轻易屈尊降贵免此大礼自觉有失大国脸面,因此,时有“礼仪之争”。

康熙朝,俄罗斯使团来华访问。大使不愿向皇帝下跪,遂起争执。

当时,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是这样的: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后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

俄罗斯方面认为欧洲外交通行“对等原则”,大使代表沙皇前来与清帝国修好,理应得到平等对待,而非行此有背尊严的臣属之礼。这一争执顿时让双方陷入尴尬。

只因康熙非常愿意和俄罗斯谈判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两国在外交谈判内容上争议不大,俄罗斯方面也不愿撕破关系,无功而返。

此时,礼部想出折衷办法,希望以私人召见的方式,在“密室”完成“三跪九叩”大礼,这样对於两国来说都是留有面子。然而,俄罗斯大使不采纳如此建议。

迫不得已,中国方面唯有请出当时在华传教的一名传教士前来斡旋说项,该名传教士巧妙的根据中国人向来戴帽子,只有有罪囚犯才将头颅外露之一传统,指出若是清朝他日回返俄罗斯,必定向沙皇行脱帽致敬礼,并入乡随俗,尊重俄罗斯传统礼仪。话已说到这份上,俄罗斯大使也就乘机下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皆大欢喜。

清朝自视为“天国”,中国皇帝要求的“三跪九叩”礼仪在传教士的眼内属於“世俗之礼”,理应得到尊重。然而,中国方面对待欧美国家所重视的平等概念却没有认清,认为行“三跪九叩”觐见理所当然,中西文化的冲突然日渐激化。随著中国国力日衰,仍然在做著大国威仪旧梦的满清终於被迫近的枪炮声警醒,而此时,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於世界。

历史翻到了辛亥革命这页,那天,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第3个回答  2008-07-02
说一下三跪九叩

我们知道,上古的时候,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象现在的日韩,坐在自己的腿上。这样无论是君臣,无论席子的好坏,大家大致上是相当的,无所谓谁给谁跪的道理。因为要跪一起跪。

那么要表示区别怎么办呢,下对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时候,头弯下去,这是拜,上对下的话表示认真,则是直起身,即所谓“长跪”。如果不尊敬,就是现在的普通坐法,所谓“长跪”。

到隋唐,渐渐坐在椅子上了。因为唐代比较的君臣一体。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从椅子上站起来。

但唐朝后期,因为皇帝被太监玩得太厉害,而五代,皇帝地位更低。

再加上,唐到五代,古代贵族阶层消失,平民阶层兴起。这当然不是坏事。但却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出身低微士大夫,常常有些小家子气,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觉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于是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着了。

朱熹就为这点很不高兴,说,废座很不好,因为很多问题不是一句话就完了的,君臣要讨论很久,站着很累(见《朱子语类》)。呵呵,要是朱夫子知道后世的大臣连站的权利都没有,要趴在地上,还要自称奴才,不知会怎么想。

那么宋人的大臣要表示尊敬怎么办呢,基本上是作揖。至于“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仪式才用的。

后来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说“南揖北跪”,跪是你们胡人的风俗,我们“南人”是作揖的。

不过宋既然亡了,跪就成了一种常见的东西了。明初连蒙元的人殉都保留了下来,这个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并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满清入主,才特以加强,除大臣自称奴才(当然,也有自称臣的,但那不过意味他还够不上做奴才的资格)外,也形成了三跪九叩制度。

后来才闹出来英国使者到北京,要求人家三跪九叩的笑话。

想当年,唐朝的长安,外国人口何下十万,外国使者也不知有多少,可有人听过三跪九叩?
第4个回答  2008-07-01
三跪九叩

三跪九叩
明朝初年,明太祖简化各种繁琐的礼仪 。遣使至蕃国安南时,该国王对香案及诏书行五拜礼,并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实即五拜三叩之礼 。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之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然而,因为各国礼仪习俗不一,遇有拒绝行此大礼的抗议,清以天朝上国自居,轻易屈尊降贵免此大礼自觉有失大国脸面,因此,时有“礼仪之争”。

康熙朝,俄罗斯使团来华访问。大使不愿向皇帝下跪,遂起争执。

当时,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是这样的: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后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礼的“礼中之礼”了。

俄罗斯方面认为欧洲外交通行“对等原则”,大使代表沙皇前来与清帝国修好,理应得到平等对待,而非行此有背尊严的臣属之礼。这一争执顿时让双方陷入尴尬。

只因康熙非常愿意和俄罗斯谈判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两国在外交谈判内容上争议不大,俄罗斯方面也不愿撕破关系,无功而返。

此时,礼部想出折衷办法,希望以私人召见的方式,在“密室”完成“三跪九叩”大礼,这样对於两国来说都是留有面子。然而,俄罗斯大使不采纳如此建议。

迫不得已,中国方面唯有请出当时在华传教的一名传教士前来斡旋说项,该名传教士巧妙的根据中国人向来戴帽子,只有有罪囚犯才将头颅外露之一传统,指出若是清朝他日回返俄罗斯,必定向沙皇行脱帽致敬礼,并入乡随俗,尊重俄罗斯传统礼仪。话已说到这份上,俄罗斯大使也就乘机下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皆大欢喜。

清朝自视为“天国”,中国皇帝要求的“三跪九叩”礼仪在传教士的眼内属於“世俗之礼”,理应得到尊重。然而,中国方面对待欧美国家所重视的平等概念却没有认清,认为行“三跪九叩”觐见理所当然,中西文化的冲突然日渐激化。随著中国国力日衰,仍然在做著大国威仪旧梦的满清终於被迫近的枪炮声警醒,而此时,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於世界。

历史翻到了辛亥革命这页,那天,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