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之间发生的重大战役

日本战国时期

川中岛之战  日语表记
  日语原文 川中岛の戦い
  假名 かわなかじまのたたかい
  罗马字 Kawanakajima no Tadakai
  日本战国时代重大战役
  应仁之乱、河越夜战、川中岛之战、严岛之战、桶狭间之战、姊川之战、三方原之战、长筱之战、山崎之战、贱岳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征伐、文禄·庆长之役、关原之战、大坂冬夏两阵
  川中岛之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国主上杉谦信之间发生在川中岛数次大小战役的总称。
  其中主要的战斗包括:天文22年(1553年)、天文24年(1555年)、弘治3年(1557年)、永禄4年(1561年)、永禄7年(1564年)等十二年间五次的会战。一般提到“川中岛之战”、多半是指永禄4年9月9日(阴历)(1561年10月17日)至9月10日(阴历)(10月18日)爆发的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是五次战斗中最激烈的一场,且被认为是日本战国时代双方伤亡率最高的战役。
  开战的原因,是上杉军意图协助北信浓豪族村上义清等人夺回领地、并同时阻止武田军的势力向越后国延伸。 而战后的结果,上杉军未能夺下北信浓,北信浓仍持续为武田信玄所占领。
  武田信玄(左)与上杉谦信(右)单挑的雕像
  长野市八幡原史迹公园目录 [隐藏]
  1 战役经过
  1.1 第一次川中岛之战
  1.2 第二次川中岛之战
  1.3 第三次川中岛之战
  1.4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1.5 第五次川中岛之战
  2 其他说法
  3 参考
  4 关联项目
  5 外部链接
  [编辑] 战役经过
  [编辑] 第一次川中岛之战
  天文22年时,武田晴信(信玄)攻下信浓、驱逐了原本占有此处的村上义清和小笠原长时等国人众。失去领地的他们被长尾景虎(上杉谦信)所收留,景虎答应他们要协助其夺回失地。于是长尾军与武田军即开始发生冲突。在第一次川中岛之战中,长尾军在击退武田军的前锋队后撤军、双方都无重大损失。长尾景虎在第一次会战后,为了提升自家的威信及巩固权力,上洛拜见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武田方则开始进行军制改革、为再度的冲突做准备。
  [编辑] 第二次川中岛之战
  武田晴信与北条氏、今川氏结成(甲相骏三国同盟),在确立后方安全无忧后,再度进军北信浓。双方在犀川两岸互相对峙达两百多日、后来在骏河国主今川义元的调停下同时撤军。
  [编辑] 第三次川中岛之战
  弘治三年(1557年),双方发生第三次川中岛之战,仍是长期对峙、各自撤兵的场面。最后不了了之。
  [编辑]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战国时代 (日本)之一部份
  上杉谦信单骑杀入武田阵中
  日期: 1561年9月10日
  位置: 信浓川中岛
  结果: 平手(但武田军伤亡惨重,多名将领阵亡)
  起因: {{}}
  领土变更: {{}}
  参战者
  上杉军 武田军
  指挥官
  上杉谦信, 柿崎景家 武田信玄, 山本勘助
  兵力
  13,000 20,000
  伤亡
  9,360(72%) 17,600(88%)
  {{}}
  上杉谦信单骑杀敌的传说
  永禄4年(1561年)阴历9月9日深夜至10日的第四次川中岛、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当时名为辉虎)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
  在知道上杉军于川中岛出现后、武田信玄于8月16日由甲斐出兵。上杉军这次则与第一次至第三次的作战方式迥异,先是涉过川中岛北边的犀川及南侧的千曲川后,登上了位在川中岛南边的妻女山布阵、与川中岛东方的海津城相对峙。武田军则在8月24日于川中岛西方的茶臼山布阵以牵制上杉军。形成双方各自阻住对方退路的局面,一直至8月29日时,武田军穿过川中岛的中心地带八幡原进入海津城内,才结束对峙的场面。此时、妻女山上的上杉军兵力约有一万三千、在海津城中的武田军约有两万,以武田军的兵力居于优势。
  随后,武田军在9月9日深夜采取了行动。根据‘甲阳军鉴’的记载、当时武田信玄采用了军师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法”。依照此战法、武田信玄率领本队约八千人于八幡原布阵,而另一方面则由高阪昌信、马场信春等人率领支队一万二千人夜击妻女山、将上杉军驱赶到八幡原后予以挟击。但是、上杉谦信察觉了武田军的意图、他在10日拂晓(据传是早上六时左右)趁著浓雾、全军开拔至八幡原,对上了武田本阵。武田军八千人军以鹤翼之阵应战,上杉军摆出了特有的车悬之阵、经一番激战后,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与军师山本勘助、大将诸角虎定(诸角昌清)、初鹿野忠次、油川彦三郎、安间弘家、三枝守直等上级将领一一阵亡,陷入了逼近崩溃的情势,不过夜袭失败的武田支队已从妻女山下山,先是击退了上杉军的殿后部队甘糟队后、于早上巳、午时左右(早上前10时~12时)抵达八幡原。形成两军夹击上杉军的形势。上杉军开始退往犀川渡河,最后退到川中岛北方的善光寺,双方的战斗才算告一段落。最后上杉军与善光寺中布署的三千部队会合后回师至越后。
  这场战役的战死者,有一说是上杉军三千多人、武田军四千多人,加上受伤者累计伤亡率上杉方72%、武田方88%。当时双方都各自宣布自己获胜。此外根据传说,在这场战斗中上杉谦信曾一度单枪匹马杀入武田阵中砍杀武田信玄,这个画面经常在历史小说或戏剧中出现。根据甲阳军鉴的说法,这场战役“前半是上杉获胜、后半是武田获胜”。在战术上上杉军成功地破解了武田军的奇袭,而且杀死了武田方很多重要的名将;但是战略上是武田的胜利因为他仍继续占领有大部份北信浓。犀川以南的信浓为武田、犀川和善光寺以北仍为上杉的势力范围。
  [编辑] 第五次川中岛之战
  两军以对峙收场。
  两军的规模 上杉军 武田军 备考
  第一次 8,000人 10,000人 上杉军胜利
  第二次 8,000人 12,000人
  第三次 10,000人 23,000人 武田军胜利
  第四次 13,000人 20,000人
  第五次 ?人 ?人
  [编辑] 其他说法
  关于川中岛之战的记录很多,其中存在著不同的说法差异。
  关于开战的原因,有理论认为武田氏、上杉氏当时因领地内都有内乱,是为了凝聚家臣的向心力而彼此之间发动了一连串的会战、也因此双方五次中有四次只是长期对峙后撤兵,并无意分出胜负。
  此外妻女山背后的坡度很陡峭、兵马要夜袭攻上去相当困难,因此是否有啄木鸟战法也是令人质疑。真正的作战情形可能不像甲阳军鉴上所记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9
川中岛之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国主上杉谦信之间发生在川中岛数次大小战役的总称。
  其中主要的战斗包括:天文22年(1553年)、天文24年(1555年)、弘治3年(1557年)、永禄4年(1561年)、永禄7年(1564年)等十二年间五次的会战。一般提到“川中岛之战”、多半是指永禄4年9月9日(阴历)(1561年10月17日)至9月10日(阴历)(10月18日)爆发的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是五次战斗中最激烈的一场,且被认为是日本战国时代双方伤亡率最高的战役。
  开战的原因,是上杉军意图协助北信浓豪族村上义清等人夺回领地、并同时阻止武田军的势力向越后国延伸。 而战后的结果,上杉军未能夺下北信浓,北信浓仍持续为武田信玄所占领。

武田信玄人称甲斐之虎,日本战国时代最有资格夺天下的人选。在信玄几乎将信浓地方列为版图,欲前进上洛时,却遭遇了他一生中永远的宿敌─上杉谦信(越后之龙)。爆发了前后多达五次,著名的川中岛之战。使得虎与龙空有傲视全国的骑兵队却迟迟不能上京。信玄在三方原之战中大败德川家康,造成后来德川家康非常害怕面对武田的骑兵队,极力避免正面冲突;也使信长见识到武田家的威力。被称为战国巨兽的他,因任甲斐守护,并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被称为“甲斐之虎”,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称,被誉为“战国第一兵法家”。

上杉谦信(うえすぎけんしん,Uesugi Kenshin )(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一名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育有三名养子,名字为上杉景胜、上杉景虎和上条政繁。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任关东管领的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出家后法号谦信。由于他拥有很高的军事统率能力,所以在后世被称为越后之龙,一般通称为军神。官位为从四位下弹正少弼,死后赠回正二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