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如题所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扩展资料: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课程中的教师观念与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1
教师观:
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ps: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粘贴复制过来的答案,是我自己从书上搜集整理出来一个个字打上去的。有关第一个学生观的问题,因为相关的书和资料上,基本上是没有提及或者很少提及,所以只能给出这点答案。括号里文字是学生观问题的要点和标准答案。
第2个回答  2015-05-24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
  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第3个回答  2013-08-24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师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 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 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 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 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 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 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 20 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 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 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 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 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 以及新课程实施中所出现和遇到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 论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 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 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 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 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 规律性的认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16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探究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教师是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侮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