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重复出现句式相同的句子有什么目的,文章的结构又该怎么点评

例如:
最初,它只是一个字眼。一个很小的字眼儿,一个有趣但和其他华丽的辞藻比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字眼。但是,它很满足。这个字眼没有烦恼,没有需求,最重要的是它很乐于当一个小字眼。
但可惜,微小的东西会在无意中变得巨大。这个小字眼也不例外,它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它的名气之大超越了它的外形。它逐渐变成了面前的其他东西,大过它本意的东西。它变成整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很多人想拼命抓住的梦想。它变成一个幸运与快乐的堡垒,人们都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它变成了一种思想。
这个小字眼惊叹于自己的新身份,想知道这会把自己带往何处。陌生的世界对它完全开放,难以置信的梦想逐一展现在它面前。小字眼不再害怕了。
众所周知,思想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它有传染性,传播飞快,几乎是无法消灭的。它用惊人的方式改变了周围的世界。这个小字眼很快变成了可怕的东西。
它变成了一个威胁。
很快,整个世界为这个小字眼的力量陷入战争。有些人捍卫它,而其他人希望它破灭。人们生存或死亡,因为这个小字眼。有人被杀死,也因为这个小字眼。小字眼很害怕。
在它传播到的地方,这个字眼的存在都成为践踏无辜者的依据。火想引燃它,水想冷却它。很长的时间里,小字眼乞求宽恕。它恳求和平与仁慈的回归。有时候,哭声被听到,宁静降临世界。但和平总是短暂的。小字眼为自己的新命运哭泣,它流下了眼泪,因为那些为它牺牲的人。后来有一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它变成了一个贱民。
人们嚷嚷着要求解开枷锁。为了摆脱它的束缚,他们在战争和游行的嘈杂喧嚣中战斗,无论如何要消灭这个小字眼。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人们赢得了战斗,小字眼被击败。衰弱又无防备的小字眼很快被锁了起来,永远不许释放。
它变成了一名囚犯。
不知不觉中,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花园重现了生机,溪水潺潺地流淌,孩子们嬉笑玩耍,太阳甚至可以照射到这片曾经被乌云完全笼罩的土地。这个时候,小字眼还在囚笼里默默地流泪。它蜷缩成一团,远离这世界,沉浸在它失去的梦想里。没有人注意它,也没有人关心它。
有一天,有人经过囚笼,发现小字眼不在了。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人们四处寻找它,搜索了洞穴、黑暗的角落,没有发现它。人们在悬崖边和没人敢去的地方张望,它还是不在。经过长时间的搜寻,人们累了,放弃了。最后世界恢复了和平,人们很满意。小字眼 几乎被人忘记了。
然而,在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和河流的声音的时候,在太阳在你脸上留下斑驳光影的时候,也许你会看到这个小字眼,在欢乐中展开双翼,沿途分享它的快乐。
它变成了一只蝴蝶。
这个字眼重获自由,纸页做的翅膀上写满了思想和主意。这个字眼是保留梦想并与他人分享的地方。这是一个魔力显现,发现新大陆的地方。这是一个时间毫无意义的地方,这是时间静静流逝的地方。小字眼自由地蜕去了愤怒、恐惧和悲伤的茧,它又变回了一个小字眼。什么都不多,什么也不少。
这个字眼是一本书。

 是一种修辞方式,叫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例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强占”“租借”,这些词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帝国主义者的蛮横霸道,突出了中华民族在那个年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反复可以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这就是连续反复。例如:

  (1)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2)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第一例连续使用“中国男儿”,第二例连续说“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反复也可以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间隔反复。例如:

  (1)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2)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第一句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第二句也通过反复强调说明了岩石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攻击”。

  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排比,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

  运用反复,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反复而反复,造成重复啰嗦,有碍文意的表达。只有在确实需要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时,才能使用反复修辞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