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书笔记 要求:人物性格 篇名 收获

如题所述

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 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战流沙河 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西游记》是一部幻想成分特别浓烈的神魔小说。小说中描写了许多神、佛、妖、魔的形象,离奇古怪和变化莫测的故事,什么“天宫”、“地府”、“龙宫”、“西天”,看来是很荒诞的,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性。透过这层幻想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与三界神佛妖魔的矛盾,是现实社会中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曲折反映。作者所写的天宫、玉皇大帝以及那些天兵天将,实质是现实社会中的皇帝以及他的文武群僚的折影。当然我们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像《西游记》这样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中某些具体人物简单的等同起来,说某人就是某人,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如果投有现实生活做基础,像《西游记》这样丰富多彩的内容、情节,决不会幻想得出来。因为神话是人们以自己约生活、习惯为依据来创造的。神话中的神总是穿着人的衣服,过着与人相似的生活,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这一切都说明神话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神话的许多东西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有些甚至是根荒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可是,有的《西游记》研究者却忘了神话的这一基本特点,简单而生硬地给《西游记》中的神、佛,妖、魔划阶级、划成分,说神佛代表统治阶级、魔怪代表被统治阶级,孙悟空反对诸天神佛,那他就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后来孙悟空皈依了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投降了统治阶级,而又反过来镇压他的同类。当然,我们分析《西游记》这部神话成分特别浓烈的作品时,也须注意到《西游记》的诞生不是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而是产生在阶级斗争、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明代中叶,因此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必然要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种种行为和斗争,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从而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 天宫,一向被统治阶级美化为天堂,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可是,在吴承恩的笔下,里面却充满了欺诈、虚伪。一个堂而皇之而又统治森严的天宫竟被一个“妖猴”打得落花流水,至尊的玉皇大帝吓得惊慌失措,十万天兵吓得战战兢兢。在孙悟空眼里,役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他初次跟随太白金星来到灵霄宝殿,太白金星毕恭毕敬地向玉帝“朝上礼拜”,而他却“挺身在劳,且不朝礼”,等到玉帝问“哪个是妖仙”时,他才躬身答礼道:“老孙便是!”后来众仙高叫:“谢恩!”他也不过“朝上唱个大喏。”简直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大闹天宫之后,玉帝请来如来佛救驾,当如来佛斥问孙悟空时,孙悟空堂堂正正地回答道;“我本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如来听罢,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孙悟空却理直气壮地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孙悟空的这些言行明显地透露出现实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和反抗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