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要详细的答案,而且还要通俗易懂

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初年,但当时的纸倒不如说是一种用于书写的绢丝类物品,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所以纸的左半边是半个丝字。

后来蔡伦(63-121)字敬仲,汉族。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敞布鱼网等植物为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了最接近现代的纸。

扩展资料:

纸的起源: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很大可能是起源于中国南方,并且和岭南地区特别是环珠江口周围6000多年前涌现的丰富的树皮布文化体系有密切关系。

南中国在6000年前已经发现丰富树皮布文化,树皮布在植物上采用构树(楮树)、榕树等,前者也是中国造纸所采用重要的植物。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环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石拍,科学测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制作石拍,揭示出中国岭南地区是世界树皮布文化起源地。 

纸张发明的时间大大向前推进。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4

1.做纸的第一步首先要“斩竹漂塘”,竹就是竹子,而竹子是古代制造纸的重要原料之一。造纸的工匠通常在砍竹子的时候,一般会把竹子砍成五到七尺的长度,这样容易运送,而且还容易浸泡。竹子比较硬,在使用之前必须要浸泡,将竹子变软。

这浸泡也不是一般的浸泡,是要把竹子放在石灰水中浸泡整整八天才可以。浸泡之后再把竹子放在清水中洗,洗过之后再将竹子放进石灰水中,这样来来往往十几天才可以。

2.等到竹子彻底变软后,再将竹子捣成泥。之后再加入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与水交融,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接下来的工序也是最费力的,工匠将这些悬浮液倒入纸槽,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提取,然后纸纤维便会在细竹帘上留下一层薄膜。

3.接下来不仅费力而且还麻烦,工匠把有纸浆的细竹帘倒放在压榨的板子上,将细竹帘小心的拿开,如果成功了这层薄膜便会留在板子上。慢慢的堆起之后,再用重物挤压,将多余的水排出来,此时纸的样子已经成型。

4.然后将这些已经成型的纸膜烘培,烘培的工具是用砖头堆砌的,纸膜放的地方叫住夹巷,就是两个砖墙的中间的那个缝隙。这种制作算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制作出来的纸也只能有钱人用。

扩展资料:

蔡伦改造的造纸术用的原料不是竹子,而是树皮,破布,渔网等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物品,而且这些物品是普通百姓家中都有的。自从蔡伦的造纸术得到巨大改进后,纸的产量是一步高升。

以从前古人的制作来说,一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可以制作三百到五百张之间。但是以如今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讲,纸张都是以吨为计算的。

但是可悲的是,古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促进了纸的发展,节约了竹子等植物的砍伐。在如今社会,无论是纸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得到了提高,只是部分厂商用的还是树等植物,生态环境一直在破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造纸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6

在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首先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然后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再抄造纸,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最后就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扩展资料

1、蔡伦造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2、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造纸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6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只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壮。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壮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拓展资料:

纸zhǐ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称。纸张一般为分: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有别于糹氐,糹氐为动物纤维“丝滓”。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纸张一般分为: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参考:百度百科“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02

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拓展资料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