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提出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指什么?

在整个上层建筑领域中,___对文学有重大影响和支配作用。

是指创作者为了文学作品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塑造文学典型人物的手法。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将其有机地聚合到你所要塑造的一个文学人物的身上。

这是鲁迅在《《出关》的“关”》一文中提到的。

节选片段:

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

在整个上层建筑领域中,政治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并起到了支配或主宰的作用。如雍正时期,实行文字狱,禁书成堆,因文遭杀身之祸者不在少数。大多数文学作品为了避讳,不得不隐晦表达,连《红楼梦》、《水浒》也被列入禁书之列。可见,政治对文学的影响略见一斑。



扩展资料

《《出关》的“关”》一文写于1936年4月30日,最初发表于1936年5月上海《作家》 月刊第1卷第2期,是为了阐明小说 《出关》 的 “本意”,回击一些别有用心的“批评家” 对这篇作品的歪曲和攻击而写的。

小说《出关》写于1935年12月,是以史家关于战国时期诸子学派之间关系的一种说法为基础,生发构思而成。它的目的不在于从历史或学术上对孔、老诸家作出科学的评价,而是借助这个情节,塑造一个文学形象,以表达作者对现实中那种“一事不干,徒作大言”的空谈家的批判,含蓄地影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的政策。

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发表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但也因此而招致一些人的不满和贬损。这篇杂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文章在写作上一个突出之点是:抓住论敌的要害,层层进行剖析。鲁迅曾说过。他不赞成辩论时“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因为这样做“虽然犀利,而不沉重,且罕有正对 ‘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者。”

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他并未一一去回击射向《出关》的“所有”“暗箭,”而是紧紧抓住其中的“两种”,即把他的作品“缩小”和“封闭”,以抹煞作品的思想性这一关键,深入剖析,收到以一击给予论敌以致命重伤的奇效。

这篇杂文围绕对小说《出关》“本意”的论争,紧紧抓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出关》所设的 “关”,即诬蔑这篇小说“攻击个人”,“是作者自况”的谬论,予以批驳,文章虽短,却击中要害,战斗力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典型合成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9
是指创作者为了文学作品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塑造文学典型人物的手法。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将其有机地聚合到你所要塑造的一个文学人物的身上。 在整个上层建筑领域中,政治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并起到了支配或主宰的作用。 例如,战国时期政治分割,小国星罗棋布。一会儿五国争霸,一会儿七国称雄。中华大地无一统专制,社会和个人的束缚较为宽松,这一时期出现了文学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著名作者和经典有孔子的“论语”、“诗经”、“春秋”,左丘明的“左氏春秋”,鬼谷子的“谷梁春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燕太子韩的“韩非子”、墨子的“墨经”等等。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西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坛上立刻显现出寂静沉默、枯燥呆板的形势,即使有些作品,也呈现出枯燥呆板、拘于形式的倾向。如“大小赋”和夹杂迷信色彩的谶纬之作。 又如,清雍正时期,实行文字狱。禁书成堆,因文遭杀身之祸者不在少数。大多数文学作品为了避讳,不得不隐晦表达。有的干脆钻进言情小说里,有的说鬼叙梦,有的奇思幻想,连“红楼梦”、“水浒”也一度作为伤风败俗的毒品,而列入监禁之列。幸亏手抄本和街坊说书人,两部大作才得以保留。 从以上述说里,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可以略见一斑。 请您还可以参阅“中国文学史”,以了解详情,在此恕不累叙。
第2个回答  2013-08-29
塑造文学典型形象的一种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