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古到今,这里走出过许多仁人志士。旧时民间顺口溜:“北有李家桥,南有大王桥,李家桥的狮子数不清,大王桥的将军真威风”。含义是李家桥出文官,大王桥出武将。
大王镇历史上诞生哺育了一大批文人名士。如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李中行,清代名士李焕章、宋其端等。 (1848~1915),字伯庄,一字墨庄。广饶县西营乡(今大王镇)杨庄村人。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曾任博平县(今山东茌平)训导。善书法。自唐宋各家至汉魏六朝诸石刻,均临摹殆遍。他的字体奇异古怪,刚劲有力,集众书法家之长,自成一派。时人称其“不啻与郑板桥氏相上下”。所书《船亭记》《重修山东新清河碑记》,字体工整,拓片流传甚广。书法艺术鉴赏家将其书法列入诸大家之林。
在近现代革命史上,大王籍的著名将领不乏其人。例如,孙中山先生的侍卫长邓天乙、国民党著名军界“三李”中的李延年、李玉堂。据统计,大王镇有黄埔、保定军校生46人,其中授将衔的13人。解放军的将军名单中,大王镇籍的也有多名,如上将张太恒、少将丁莱夫等。 (1912~1983),原名丁之夏,广饶县大王镇人。1933年就读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任学校抗日救国会主席。1937年4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民运干事,晋察冀边区阜平县政府第一科科长,阜平县政府秘书长,唐县工人抗日救国会主任,中共唐县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唐县县委书记,北岳区党委秘书长,第4分区地委民运部部长,第4分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第2分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1纵1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9兵团196师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第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志愿军第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第66军政治委员,第63军政治委员,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局长,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兵团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通信兵部顾问。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作战中,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2枚)及一级、二级独立自由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