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时期的德国

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及后来对外发动的战争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是偶然,战争可以避免吗?单单是他一人造成的吗?如果是必然,那么求在发动对外战争时,德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大环境,就是这一仗为什么要打?最后为什么前期打得很好到战争后期却屡战屡败?回答越详细越好...谢谢各位,本人对这部分了解不是很透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法西斯军事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总决和创新。德国在面临欧洲各大强国的包围中,德国要想争得欧洲的地主霸权,就要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国家逐个击败,只能通过鲁道夫夫子提出的总体战,也就是后来的“闪电战”。“闪电战”是无情的毁灭性战争。鲁道夫对这种倾家荡产,孤注一掷的做法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提醒德国当局一旦实施总体战,就要尽快的想办法结束战争,以免经济困难引起人民分裂。对德国而言就等于失败,因为德国经不起一场持久战,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损耗。但有人愿意用命赌一试,他就是战争狂人-希特勒!

是先有计划好的,不是他一个人,当时德国当局有很重要的三个人物【希特勒-闪电战的催促者】【乌德特-俯冲恐怖的第缔造者】和【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俗话说“三人一台戏”挖掘机械化战争的巨大能量,共同成就一个“闪电”神话。

二战德国在发动战争前,希特勒和他们的将领都是非常谨慎的,并竟吃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亏。但是在闪击欧洲各国后,尤其是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一陆军”法国后,使希特勒和他的将领越来越自信,认为德军是不可战胜的,四处挑起战火。冒然向苏联发动进攻,之后“闪电战”在苏联逐渐失去威力后,从而被迫两线作战。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又重演。

德国战败跟希特勒有很大密切关系 ,不善与别人周旋,不喜欢和别人讨论,甚至发布命令从不和别人商量,做错事当然更不愿听批评,一向是我行我素 。狂妄自大,讲话时完全陷入自我陶醉之中。对与一些胆敢直言不讳的将领就于撤换。
1941年,自冬季莫斯科战役遭到惨败后,希特勒开始不信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哈尔德-古德里安-包括布劳希奇在内的36名高级将领,由于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被撤职,1942年初,希特勒开始亲自担任德国陆军总司令,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大会战是就是他指挥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被围
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时,面对保卢斯的哀求!希特勒切拍着桌子叫嚷道“不!我绝不离开伏尔加河,同俄国人打仗绝不能投降。”正是这个愚蠢的决定施保卢斯第6集团军失去了生存的机会。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打,还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8
必然,通过一战对德国的瓜分和巨额赔款,在德国民众心底种下复仇的种子,而希特勒的做法是在给种子浇水,你也可以想一下,二战依旧对德国瓜分了,他以后怎样,不说也知道
第2个回答  2013-01-19
必然的
希特勒所谓的复苏德国只是扩充军备而已,扩充部队减低了失业率,大量的军事订单解决了开工不足,德国是建立在一个战争机器上,一旦战争停止,坦克飞机变不成面包,帝国大厦自己就会垮掉
第3个回答  2013-01-18
二战是必然。战败的德国民不聊生,哀怨沸腾。希特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台的。战胜国都在自我陶醉,老美在自我孤立,只有德国在卧薪尝胆。战争初期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主要是德国利用新式装备,创新战法,出其不意打的英法准备不足,措手不及。后期随着战争的消耗,大量的优秀人员损失无法补充。虽然技术上还有优势,但是架不住英法苏美的强大实力最终战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