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都有什么兵种

如题所述

1、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手下的意志轻骑部队,是以原来跟随公孙瓒的善射之士为原型基础创建的由于是公孙酷爱白马,所以这只部队都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而公孙又因此得“白马将军”之称。

由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沮授为监军,在三国时期,白马义从是就宛如一颗流星,那样的耀眼却又转瞬即逝,就在界桥那一战役中被袁绍麾下大将麹义所歼灭。

2、先登死士:原本意思是最先登上城头的功劳最大,意思是先头部队、精英部队。统帅是袁绍麾下大将麴义,先登死士只有800人左右,却能够击败近万人的白马义从。这个在是《三国志》中是这么写的“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3、陷阵营: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

最后被吕布夺取了兵权,无法出力只能坐看吕布被擒。这边小编认为高顺可以说是三国第一帅才,因为上面提到了700余兵所攻之处无所不破。所以我相信除了陷阵营本身的强大,还有高顺平时的训练,以及他的指挥能力关键是高顺只忠于吕布一人,最后下场我们也只能为其感到悲哀了。

4、虎豹骑:三国中最让人胆寒的精英部队,还是要说曹操手下的虎豹骑,因平时作战就像虎豹一般,所以称之为虎豹骑。统帅是曹操族弟曹纯,而且更可怕的就是虎豹骑一有伤亡就是从百夫长中选替补,可以见其的战力可怕。

曹丕称魏王后,虎豹骑在史书上便已无记载,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随着战事减少,这支特种部队被改编、整合进禁军系列,不再以单独的军种示人。

扩展资料:

各国的兵种分布

北魏:骑兵为主,步弓为辅

北方魏国,人口以游牧民族、能征善战的骑兵为聚集群,而北方又一贯有骑马狩猎的习惯,大部分士兵及平民,都懂得骑马,北方的地域辽阔,骑马能以极快的速度奔驰,因此马成为北方首选的交通工具及作战工具。

骑兵拥有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北魏依赖北方骑兵而不倒。诸葛亮六出祁山,难攻下北魏,其原因有二,其一,北魏骑兵机动灵活,作战能力强,打得过则穷追猛打,打不过则跑,谁都追不上;其二,西蜀步兵难以追赶骑兵,只能形成攻城压迫之势,却不能在城外交战中,追捕魏军,即使战胜,得不到大的利益。

东吴:弓步为主,骑兵为辅

中国向来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这其中主要是地理因素决定的,南方河流湖泊众多,更有较多丘陵小山,骑马无法快速通行,反而是船能够在江河湖泊中自由穿梭。季节上,南方多雨,人群上,南方人熟悉水性,种种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决定了东吴水战无敌,陆战无优势,水战就以半数步兵和半数弓兵组成,骑兵基本无法上船,只能作为辅助兵力,绝不会成为主要兵力。

东吴以弓兵步兵为主的水上军事编制,让北魏难侵,典型的战役——“赤壁之战”,就证明了北方人不谙水性,与南方人在赤壁水上交战吃了大亏,但如果东吴想用水军北犯,基本是不可能的,北方提供不了太多水战的地形,多以陆战为主,一旦弓兵步兵上了岸,骑兵攻杀就易如反掌,可以想象:一击而溃、一冲即散,步兵弓兵无法形成有效攻势。

西蜀:步兵为主,骑弓为辅

蜀国一向以地势险峻出名,在那种山川峡谷地形中,骑马不实际,船也无法在激流中平稳,更无法在瀑布众多的流域中长驱直下,所以,蜀国的兵种,必然要以步兵为主,骑弓为辅,可以说步兵占据了所有兵种中的一半以上,否则在巴蜀之地行军都有困难。

西蜀以步兵为主的优势,与其他两国雷同,都是守住自家土地容易,攻占别人家土地难,东吴要想逆流而上与西蜀交战,船的逆流就已经降低了行军速度,加上到了巴蜀之地,不熟悉地形,容易被西蜀军埋伏,难攻西蜀。

北魏要想进犯西蜀,必须越过重重关卡,大规模骑兵入蜀也不实际,本来北魏通往西蜀的道路就狭窄,骑兵只能排队挨个个进川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兵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0
  1。白马义从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1)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2)

  “白马将军”的“白马义从”是“善射之士”骑乘优良白马组成的,所以它的机动力和射程是毋庸质疑的。换句话,这就是一支精锐轻骑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控弦”。

  (转载自烽火三国论坛 -- 烽火三国论坛—中国人智慧象徵的时代)

  公孙瓒久在幽并,所以有机会组建这支“控弦”部队。“控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从战国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匈奴能与汉朝对抗几百年,靠的就是剽悍的“控弦”,其最辉煌时期还是号称“世界最强”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控弦”。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另外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和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也都有公孙瓒骑兵的战绩(3)。

  白马义从——三国精锐轻骑部队。

  2先登死士。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4)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5),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 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6)

  麹义先登——轻骑兵的客星。

  (转载自烽火三国论坛 -- 烽火三国论坛—中国人智慧象徵的时代)

  3白耳兵。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9)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又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将军),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7)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8)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

  白耳兵——先主近卫军。

  4陷阵营。

  “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10)

  高顺(又是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大将-_-!!)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11)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部兵。

  “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想到“陷阵营”我总想到叶挺独立团(-_-!时间差得好远)

  陷阵营——飞将的“高顺独立团”。

  5。西凉铁骑。^

  “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12)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6。无当飞军。

  “ 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13)

  简单说“无当飞军”就是蜀汉于“南中”组织的一支精锐雇佣兵部队。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14)

  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号为“飞军”,名副其实。

  在蜀汉的一系列行动中,尤其对曹魏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居功至伟。“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三千无当死士对抗拥有精锐骑兵(骑兵对步兵的杀伤力极大)的曹魏主力。重要街亭之战王平的无当飞军就已经参战。

  最后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15)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

  后来蜀汉虽然还是有“无当飞军”的番号,但已经是没落之师。

  无当飞军——蜀汉精锐雇佣兵。

  7。丹杨兵(一做“丹阳”)。`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16)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扬州募兵”(17)

  为什么何进,曹操没兵了就跑到“丹杨”去募兵?因为“丹杨山险,民多果劲”(18)《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吴国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而丹杨兵作为一支军事力量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

  “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19)四千丹杨兵可以让刘备“去(田)楷归谦”。

  “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20)丹杨兵的叛乱可以导致徐州的易主。X

  丹杨兵影响最大的还是东吴。“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21)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即“丹杨兵”。孙氏一族对“丹杨太守”一职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

  后来诸葛恪专政,其中一大资本就是他身为丹杨太守,手中拥有丹杨兵。“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22)

  丹扬之地既是东吴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习战,高尚

  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23)可见丹扬之民是屡有反叛的。

  后期丹杨兵在晋兵灭吴时也有表现,但是“三冲晋旅,不动”(24)。说明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怀疑。

  丹杨兵——三国精锐部队的代名词。

  8。虎豹骑。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25)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26)

  “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27)

  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28)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_<.“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

  “纯麾下骑斩谭首。”(29)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 ”(30)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31)。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32),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现代考古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是虎,豹骑。

  “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33)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34),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

  在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个人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曹操破马超后进封公爵“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许楮的虎士后来就是归入武卫营)

  这支部队是先成立,后选帅:“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35)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36)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虎豹骑——三国真正的王牌之师。

  (转载自烽火三国论坛 -- 烽火三国论坛—中国人智慧象徵的时代)

  写在后面:

  还有一支有名的部队“青州兵”,“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37)。所谓的精锐究竟怎么样呢?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38)。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39)可见这样一支部队虽然号为“精锐”。其实一碰到硬仗就溃不成军,平素烧杀抢掠,毫无纪律,怎能配“精锐”一词,(最多是依靠数量在声势上压倒敌人,后期也就不见了他们的踪影)故不在列。

  其他还有:

  张辽麾下“八百死士”。“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40)

  曹仁的“骁骑 ”。“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41)

  许褚的“虎卫”,“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42)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43)

  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最后:

  魏:“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这都是精锐部队。张合赶奔雍凉抵抗诸葛亮时,专门跑到洛阳提调南军五营,就是因为他们是魏军精锐。

  蜀:无前、无当,二者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诸葛亮严格的训练和纪律性,以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蜀汉军队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吴: 羽林,是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因为吴的兵制比较混乱,所以对这些吴国自诩的精锐部队不应估计过高。因为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们也没有表现出精锐部队应有的战斗力。

  其余藤甲,戎弩,斗舰,归于武器范围。

  注: (1)汉末英雄记(2)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3)三国志(4)汉末英雄记(5)汉末英雄记(6)汉末英雄记(7)三国研究(8)三国文化-->三国军制(9)《诸葛集》(10)汉末英雄记(11)汉末英雄记(12)三国志(13)《华阳国志》(14)《汉晋春秋》(15)三国志(16)~(23)三国志(24)晋纪(25)~(27)三国志(28)《魏书》(29)~(34)三国志(35)《魏书》(36)《魏书》(37)~(43)三国志
第2个回答  2023-05-11

三国时期的兵种分为以下几种:1. 步兵:包括重步兵、轻步兵、游勇等。2. 骑兵:包括重骑兵、轻骑兵、斥候、游骑兵等。3. 弓箭手:分为弓兵和弩兵两类。4. 投石车:包括盾车、车兵、夹击车等。5. 船只:包括战船、兵船、运输船等。6. 炮兵:主要有霹雳炮、石锁炮、施蒂克炮等。不同兵种之间拥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每个将领在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兵种配备。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三国军队,有步兵、弩兵,轻骑兵 铁骑兵 弩兵 水兵 弓兵 流星锤兵 枪兵 刀兵 藤甲兵(这个比较有名) 象骑兵兵种。水军以吴最强,步、骑以魏为盛,弩兵以蜀最著名。三国总兵力,最盛之时约达80万~90万:魏40万~50万,蜀10多万,吴20多万追问

蜀国一直都不如魏、吴?

追答

是呀,蜀国兵力最弱

追问

那蜀国的北伐是真的假的啊?

追答

当然是真的,诸葛亮三次北伐,七出岐山

追问

兵本来就少为啥还要霍霍啊

追答

刘备号称皇叔,建立蜀国就是要光复汉室江山,诸葛亮一心辅佐。不打何谈光复

追问

这么说诸葛亮和慕容复差不多了

追答

呵呵,刘备吧,有相似之处。都想复国

追问

刘备相当于慕容复他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13
弩手 连弩手(蜀) 白马义从(公孙瓒) 陷阵营(吕布) 虎贲军(汉) 骑兵 步兵 水军(吴) 枪兵 投石车(魏) 戟兵 云梯 冲撞车 骑兵 藤甲兵 骁骑卫 近卫军 丹阳兵(陶谦) 白耳兵(蜀) 无当飞军(蜀) 先登死士(袁绍) 西凉铁骑(马腾) 虎豹骑(魏) 大戟士(袁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