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对比阅读训练的链接

如题所述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4分)
(2010·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二)(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
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4.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4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4分)
(2010·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二)(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
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4.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