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在位期间十三年发生了什么

如题所述

发生的大事有隋与吐谷浑之战、三征高句丽、迁都洛阳、瓦岗寨起义、江都兵变等。

1、隋与吐谷浑之战

隋与吐谷浑之战是一场发生在608年—609年间,隋朝攻灭吐谷浑的战争。隋军集中优势兵力,采用穷追不舍、四面合围的战法,数次大败吐谷浑,将其主力消灭殆尽,消除了吐谷浑对隋朝西北部的威胁。

2、三征高句丽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

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

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

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3、迁都洛阳

汉魏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于是杨广另选地质,重新营建洛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洛阳的工程。

当初,杨广登邙山,观伊阙,说:“这不是龙门吗,自古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城?”仆射苏威回答说:“自古非不只,只是等待陛下。”杨广非常高兴,于是讨论在此建都。

仁寿四年,杨广诏令杨素、宇文恺营建东京,大业二年,新都城建成,于是移居。其宫城(紫微城)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洛水穿过都城,有河汉之象,东边距离旧城一十八里。

4、瓦岗寨起义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瓦岗农民起义,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七、八年时间,动员了上百万的群众,转战中原, “破化及,摧世充,声动万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活剧, 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个斗争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瓦岗军的巨大历史功绩。遗憾的是,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及其保护下的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走向下坡路, 以至最后失败。

5、江都兵变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

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逼近东都,公布炀帝十大罪状。李渊亦攻进长安,拥立代王侑,自封唐王。江南起事队伍逼近江都,炀帝自感末日将临,引镜自照说:“好头颅,谁来砍它呢!”

江都宫中人人自危。这时宫中由司马德戡率领的骁果军都是关中人,他们长期在外,思念故乡。司马德戡和虎贲郎将元礼、直合裴虔通密谋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发动兵变,率众西归。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也有说是十一日的)夜间,司马德戡引骁果自玄武门入,裴虔通与元礼直入宫中搜捕,炀帝闻变,匿于永巷,被叛军驱出。至天明乃押至寝殿。

之后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达缢杀炀帝。并将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杀之,惟炀帝侄秦王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并被立为帝。后宇文化及自为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准备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与吐谷浑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征高句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岗寨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都兵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