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的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理科的寒假作业答案
今年江西都昌的高二理科寒假作业只
有一本,但却包括语、数、英、物、
化和生。只要数、理、化、生,总页
数为160,分为四部分。语文第一部
分第一题是现代文阅读→《鉴赏
家》,讲的是果贩叶三和画家季陶
民。请大家帮忙搜下答案。拜托咯

语文
第一部分  小说写果贩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种乐观的(或热情的、诚实的、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叶三有审美情趣,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2.②叶三懂画③叶三评画④叶三与画共存亡3.这句话表现季陶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4.例1: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因为本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已。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例2: 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因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这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占有欲望,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例3: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将前文的赞赏化为了莫大的惋惜。因为叶三把画作带进了棺材,体现的是文化痼疾之一;封闭狭隘。作者在《胡同文化》中也曾有类似写法,文尾以“再见呀,胡同”体现对封闭的胡同文化的清醒认识。5.C 6.B 7.D8.指靠着别从丢失的粮食解决了暂时困难后始终感恩图报的心愿。9.全家人对“一袋米”给予关注,这是用了映衬的手法。它表明:在充满仁爱的家庭里,良心都是相通的。  10.①奶奶神经质般地寻找丢粮人。②奶奶主动送给领导小孩吃食和零花钱。③奶奶弄丢了爸爸一月的工资,赚得了道义上的补偿。④晚年的奶奶更投入地做善事。11.可举如下例子:①贫困学子受到他人的关爱、照顾后,又竭力回报社会;②子女得到了父母的养育,待父母年迈后回报父母的舐犊深情;③人类从大自然获取丰厚的享用,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倍加珍惜、爱护,与自然和谐相处;④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老板、经理等生意人,以诚实守信为荣,公平竞争,互惠互利,不掺杂做假,不缺斤少两,不以次充好;⑤青年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考查,端正考风,严守考纪,不弄虚作假;⑥干了有愧于良心的事,设法做善事以补偿。总之,对良心的安抚,就是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二、文言文阅读  12.D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1)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2)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楚。三、古诗阅读  20.“懒”“迟”两字写出了女主人起床时懒散迟缓的精神状态,传神地表达出女主人公空虚(怅惘)、百无聊赖却又满腹愁怨的心情。  21.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鹧鸪的成双成对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22.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3.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24.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四、作文第二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4 CABC 5-7 CCD 8.(1)既爱松柏爱水仙也爱荆棘,爱植物爱动物也爱自然,爱亲近的人爱性格相融的人也爱观点相悖的人。不迁就他们的弱点而赞赏他们的长处。  (2)因没掌握养山茶花及文竹的要领而害怕养其他花。  9.因为养水仙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作者只用清水就能养好花,不会引起自责和悲怜。在作者眼里,“水仙”是一种高洁的花,一种文静幽雅的美。  10“揭示爱的哲理,为下文借‘水仙’赞扬‘博爱’这一主题做铺垫”11.B、D二、文言文阅读12-15 DCCB 16-19 ACAA  三、古诗阅读  20.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以及 别后的怀念、忧伤的情感。  21.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 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 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 景写哀情”的手法。22.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 (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  23.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 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  (亦可答:对比。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 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24.诗人惜春、恋春、留春,情真意切,想像新奇。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25.不能调换。因为“闹”,乃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它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评价为“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四、作文  26.略 第三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3 ABB 4.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空巢比作时光的脚印,形象表现了鸟的空巢随着时光流逝,日渐残损、破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鸟去巢空的惆怅之情。  5.描写了三类空巢:①乡村空巢(或乡村现代气派的住宅),豪华气派却没有人气,是主人炫富的象征:  ②市井空巢(或古四合院),曾经兴旺,如今萧条、空旷、岑寂;  ③南方空巢(或漂泊者的空巢),移动不固定,缺少温馨。6.“起点”意味着曾经寻常而温暖的“空巢”是名人走向广大世界、无限量地展示才情的出发点,如今又寄寓了人们探寻名人成功足迹、获得教化的心愿。7.首尾呼应,与文章开头北方鸟的空巢的破败景象形成强烈反差。作者展开想像,描绘了北方空巢雏鸟欢叫、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寄寓了呼唤游子归巢、亲人团聚,向往温暖和美生活的愿望。  8.狗旺是条“狗”,因为他纵狗欺人,掘坟盗墓;村人也带有狗的奴性,怕硬欺软,对“强者”敢怒而不敢言,对“弱者”落井下石。  9. 侧面烘托狗旺仗势欺人、横行乡里。  10.(1)前面说狗旺“既不见他劳累操作,也不见他终日奔波,倒是清闲得很”,后面写“他专在晚上做勾当,挖人家的坟,撬人家的棺材板”(2)前面说村人说要打死那畜牲,狗旺一句“你敢”便吓得他们不敢说话;后面村人说要打死那狗,狗旺屋里的人恳求说“它是畜牲”狗还是被打死了。11. C  二、文言文阅读  12-14 CAA  15.(1)你是想赚得直言敢谏的名声呢?还是想给人好处来讨好别人呢?  (2)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抛弃草鞋一般,甘心降职贬谪就像是乐于还乡一样。16-19 BCAD三、古诗阅读  20.颔联借景抒情,描写了秋季冷清寂静的景色,以此突出作者当时心情,唐朝已走向衰落,作者对国家破败感到无比伤怀,眼前之景正好衬托诗人心情。  21.“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诗人对国家还抱有一些希望的思想感情,对眼前的美景充满向往,但国家以败,犹如半开的紫艳和安静的菊花,昔日辉煌还能依稀看见,作者借此来抒发对国家关怀,忧国的思想感情。22.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 现惜别之情。)23.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 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 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24.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 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5.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 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四,、语言表达  26.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定期公布国外正规高校名单。27.(1)一千多年前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2)多情 的小草,在春风和雨露的歌吟里,在大地上排列着,把自己排成诗行。  五、作文  28.略第四部分  1-4 ABAB5.最后的鸽群,灰暗、凄冷的天空,憔悴色的嫩柳,干裂的大地和树根,烦躁的鸭群,急 飞的鹰隼。目的:①这些描写用了冷色调的词语,写出了北方雨前干冷、灰蒙蒙的图景。② 渲染了久盼甘霖的强烈情绪。 6.(1)委婉地抒写了尚未走上**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既不满于黑暗现实,又 找不到出路的空虚、忧郁、感伤。 (2)写白鸭在柳树下来回“作绅士的散步” ,用词简约,几个字就令读者想象出白鸭那种胖 乎乎、慢悠悠、摇摇摆摆徐徐来回的神态。 7. 故乡水土哺育了他,赋予了他诗人的灵性与灵感,对那片土地情有独钟。写秀丽的故乡风 景,跟憔悴的北国风景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雨”的盼望,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对比手法的使用。通过对北国与故乡差异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8. 它通过大雨降临前灰暗沉闷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久旱切盼甘霖的强烈情绪,也 隐约透露出渴求变革的焦灼心情。文中心态的刻划和自然景物的描写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抒写了尚未走上**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不满于黑暗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忧郁感伤的情绪。9.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 的地方。  10.(1)历史遗迹的丰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 历的痛苦(对应“失”)和教训(对应“得”) 。  11.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12.AC二、文言文阅读  13.B 14. D 15. D 16. C 17.(1)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18-21BADD22.(1)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 (2)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 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 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 三、古诗词阅读  23.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  24.“萦” “唤”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垂柳、啼鸟人格化。垂柳依依,小鸟啼啭,似乎在热情 地挽留游客。传达出词人极度陶醉的喜悦之情。情与景浑然一体(情景交融),达到了极高的 艺术境界。25.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 (鸣蛙)26.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7.“愁”  28.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采用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其他的没有。有文科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1
自己做,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