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如题所述

同理心,即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同理心是仁爱道德的重要基础。
具体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方法如下:
一、行为的榜样
  儿童共情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亲社会推理的成熟,也促使他们能够无私地关爱和帮助任何处于困境中的人。而对儿童的亲社会倾向产生最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是他人的行为,也就是儿童所接触的榜样。儿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可以学到共情能力及利他行为。
二、强化其行为
  做为儿童所接触的榜样——父母,经常向儿童做出有关利他行为的宣扬,赞赏那些共情能力高,又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儿童,从而这些奖赏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会与亲社会的行为联系起来,而儿童也往往会力求实现由自己所尊重的成人制定的目标。久而久之,共情能力就成为一种自我的强化。同时,也帮助儿童内化社会规则及责任,更加促进了共情能力的提高和利他行为的发展。
三、实践与传授
  儿童在观察到父母的助人行为后,特别是父母为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助人理由,同时又给予行动示范的情况下,儿童会更具共情能力,并乐于助人,这种行为还能对儿童产生长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共情能力及教养方式同样影响着儿童。当孩子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争执、言语及行为的攻击)时,更多使用非惩罚性方式的父母,常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同情和关心,他们会劝导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并督促孩子去安慰和帮助对方,这通常能培养出更富有共情能力的孩子;而经常使用强制及惩罚方式的父母则阻碍了孩子共情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孩子道德能力的成熟。共情能力高并愿意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儿童,通常他们的父母总是鼓励着他们,并以身作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9
笔者认为,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首先,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如,有的家长一听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或顶撞老师,就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训斥,也不给孩子讲明道理。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并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也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向很溺爱,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觉得孩子什么都好。一旦孩子对老师有意见,就不加思索地指责老师。家长这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一味地批评老师的作法,将助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并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其次,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如:小学一年级的小刚在课堂上纪律比较差,不仅小动作多,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经常批评他,甚至让他站着听课,久了,小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的表现越来越糟糕,下课还躲着老师。老师找小刚的父母谈话,反映小刚在学校违纪的情况,小刚的父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胆子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在课堂上捣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05

不想让孩子自私没朋友,请先培养他的同理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