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他,然后爸

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去追小明,再追上他时,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是时是几时几分?

结果为这时是8时3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追及问题,小明爸爸在追小明,但是小明一直在走,由题得,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设他爸爸用x分钟第一次追上小明走了4千米;第二次追上小明时,他爸爸又用了3x分钟,共走了(4+8)千米。

对小明来说,(8+x)分钟走了4千米,然后他爸爸回家后又回来追上他,小明和他爸爸用的时间相同都是3x分钟,小明走的路程是8千米-4千米.根据小明的速度一定,由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变形列式求解。图片如下:



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他爸爸用x分钟第一次追上小明走了4千米,因为小明的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即:

4÷(8+x)=(8-4)÷3x

8+x=3x

2x=8

x=4

小明共走的时间为:8+x+3x=8+4x=8+4×4=8+16=24(分钟)

这时是:8时8分+24分=8时32分

答:这时是8时32分。

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追及问题,实质上就是在相同时间内,走得快的比走得慢得多走了两者之间的路程差。

解答这类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画好线段图,理清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还要提醒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题意,紧扣速度差、追及时间和路程差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2、对复杂的同向运动问题,可以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3、要注意运动物体的出发点、出发时间、行走方向、善于扑捉速度、时间、路程对应关系。

4、要善于联想、转化、使隐藏的数量关系明朗化,找准理解题目的突破口。

5、可适当的选择画图法、假设法、比较法等思考方法解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1-14
满意请采纳,谢谢
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这一段时间内,小明走的路程是8-4=4(千米),而爸爸行了4+8=12(千米),因此,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比是12∶4=3∶1.小明全程骑车行8千米,爸爸来回总共行4+12=16(千米),还因晚出发而少用8分钟,从上面算出的速度比得知,小明骑车行8千米,爸爸如同时出发应该骑24千米.现在少用8分钟,少骑24-16=8(千米),因此推算出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千米.爸爸总共骑了16千米追上小明,需16分钟,此时小明走了 8+16=24(分钟),所以此时是8点32分.
解法(2)同上,先得出小明的速度是时是爸爸速度的1/3倍. 爸爸从家到第一次追上小明,小明走了4千米,若爸爸与小明同时出发,则爸爸应走出12千米,但是由于爸爸晚出发8分钟,所以只走了4千米,所以爸爸8分钟应走8千米. 由于爸爸从出发 到第二次追上小明共走了16千米, 所以爸爸用了16分钟,此时离小明出发共用了8+16=24分钟, 所以爸爸第二次追上小明时是8点32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0
8时16分啊追问

错,我知道结果,是8时32分,求过程

第3个回答  2021-05-22
设小明速度为a
2(8÷a)=16÷a
16÷2a=16a
8÷a=16
a=1/2
8÷1/2=16(分)
8:08+16分=8:24
第4个回答  2020-08-03
设第一次追上耗时h1,返回h2,最后一次从家出发追上耗时h3。对小明来说,8+h1=h2+h3(因为8+h1的路程=h2+h3的路程=4km)。对爸爸来说,第一次追上和返回时间一样,所以h1=h2.结合上一个等式得到:h3=8分钟。又因为爸爸走全程8km花了8分钟,而一半4Km就需要4分钟,所以往返4km一共需要8分钟。既得到:爸爸一共耗时4+4+8=16分钟。加上之前晚了小明的8分钟,所以小明一共走了16+8=24分钟。8:08+24分钟=8:32。这样解释可以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