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用差量法解的题目!难点的!最好是高考题!适合高一同学做的!急!!

题目和答案都要!

(2011•四川卷)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 12.5% B. 25% C. 50% D. 75%
【解析】 4CnHm+(4n+m)O2 4nCO2+2mH2O △V↓
4 4n+m 4n 4+m
32 72
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
【答案】D
【知识点解析】
1.差量法:化学变化中某些物质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有关计算的一种方法。差量法的实质是借助教学中的“等比定理”,把有增减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式,即a︰b=c︰d=(a-c)︰(b—d)。
2.解此类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3.化学变化中的差量:⑴质量差;⑵体积差;⑶物质的量的差值;⑷压强差值;⑸溶液质量差值;⑹溶解度差值等。
4.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
⑴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⑶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5. 在高考中的重点题型:⑴已知反应物的总量和反应后生成物的总量或反应前后的变化量,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⑵有关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溶解或析出晶体的计算;⑶有关气体的化学平衡的计算;⑷有关天平平衡的计算。
注:⑴所选用差量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⑵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⑶根据差量计算出的是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⑷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均可找到一个或多个有关量的差值,因此运用此法解题时,必须仔细分析题意,理清思路,选好有关物理量的差量。
【典型例题】
【例1】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
解析:Fe+CuSO4=FeSO4+Cu,从化学方程可以看出,铁片质量的增加,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每溶解56g铁,将析出64g铜,会使铁片质量增加:64g-56g=8g
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1.16g-1.12g),可计算出溶解的Fe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
   Fe+CuSO4=Cu+FeSO4 △m
   56   64    64-56
   x    y    1.16-1.12
则:,解得:x=0.28g y=0.32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
【例2】常温常压条件下,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解:设参加反应的甲烷的体积为x
CH4+2O2=CO2+2H2O △V
1 2
x 30ml-16ml=14ml
1︰2==x︰14ml
解得:x=7ml 同时消耗14ml氧气,生成7ml CO2
原混合气体剩余:30ml-7ml-14ml=9ml
若剩余气体为甲烷,则甲烷体积=7ml+9ml=16ml 氧气体积=14ml
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6︰14=8:7
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甲烷体积=7ml 氧气体积=14ml-9ml=23ml
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7︰23
【例3】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若该溶液蒸发b g水,并恢复到t℃,析出溶质m1 g。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则析出溶质m2 g。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中两次蒸发溶剂的差量和析出溶质的差量与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S构成正比关系:


答案:选C。
【例4】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占25%,若维持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体积和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为( )
(A)1︰5 (B)1︰4 (C)1︰3 (D)1︰2
解析:设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V,则NH3体积为0.25V。

2 2
0.25V x
x=0.25V,即反应后体积减小0.25V,。答案:选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6
去书店买本资料嘛,今考卷的不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