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和第四十六回故事情节概括(200-300字)

注意字数200-300,两回的具体故事情节概括。满意有追加分。

1、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宝钗周到地应付各方面关系,黛玉则因病常接待不周。宝钗来看黛玉,劝她去看病,又劝黛玉每天早起喝燕窝粥。黛玉感激宝钗的教导与关心,承认自己错了。二人相互倾诉自己的真心,情同姐妹。宝钗走后,立刻派人送来燕窝。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独自一人的林黛玉不禁伤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贾宝玉着急林黛玉的病情,晚上冒雨前来潇湘馆探视,看到了林黛玉写的风雨词,称赞说好。黛玉感谢宝玉一天来几次看她,并送宝玉玻璃绣球灯回去。

2、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贾赦不知何时看上了鸳鸯,便命邢夫人向贾母讨鸳鸯做妾。邢夫人只知顺承贾赦以自保,对贾赦言听计从。邢夫人先找凤姐商量,凤姐婉言拒绝,且拿贾母的话暗示此事不成。

看到邢夫人有些不高兴,便想了个法子叫她自己去说,凤姐自己找借口躲开。但令邢夫人和贾赦吃惊的是,鸳鸯竟拒绝了这个做主子奶奶的好机会。

在邢夫人告诉鸳鸯这事之后,鸳鸯怕再有人问起,就躲到园子里去。恰好遇上平儿和袭人,得到二人的安慰。这时鸳鸯的嫂子又被邢夫人遣来做说客,鸳鸯、平儿和袭人臊了一鼻子灰。

之后又有鸳鸯的哥哥把贾赦的告诉鸳鸯,鸳鸯依旧不肯。贾赦被逼急便说鸳鸯是看上了宝玉,鸳鸯气得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立誓死也不嫁。

贾母对儿子的贪婪好色和儿媳妇的愚弱十分气愤,见王夫人在一旁,连王夫人也被责怪了,别人更不敢劝,只有探春站出来劝住了贾母。

扩展资料: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宝钗周到地应付各方面关系,黛玉则因病常接待不周。宝钗来看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宝钗劝黛玉每天早起喝燕窝粥。主感激宝钗,承认自己错了,误到如今。又说自己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宝钗前日那样教导她,承认“我竟自误了”。
秋霖脉脉,服晴不定,黛玉拟《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宝玉披蓑戴笠来看,黛玉说宝玉“渔翁”,后又说自己“渔婆”,感谢宝玉一天来几次看她,下雨还来。黛玉送宝玉披璃绣球灯回去。宝钗又差婆子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感念宝钗,又心疑宝玉。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邢夫人叫过凤姐,求她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假贾母之口拒绝了。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凤姐见邢夫人先赞鸳鸯扎花的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拉鸳鸯手为之道喜;说明原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又到凤姐处。鸳鸯则一直不说话,对平儿表示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贾琏未去被骂了一顿。贾赦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金文翔领鸳鸯回家,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