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干怎么制作

如题所述

北京特色小吃--夹糖糕干

原料:

[粳米][红糖][糖桂花]

掌故说明: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夹糖糕干色泽雪白,层次分明,质地疏松不散,绵软不黏,香甜可口。

制作方法:

将粳米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过细箩,制成米面;将米面放入笼中,用旺火蒸至半熟,取出用手搓碎成面疙瘩,再过粗箩,即可使用,把碎红糖、糖桂花和少许米面一起搓成细末,制成细糖馅;在笼屉内铺上干屉布,放上糕干瓶子,取米面倒在甑子内摊开,用小薄板将摊开的米面轻轻刮平,再在上面铺上红糖馅,将其余的米面倒在红糖馅上,刮平后用光子压在糕面上轻轻地前后移动几下,以使糕面光洁平整;将木尺架在甑子上,用薄刀将糕干横竖各划四刀成二十五个正方块,取下甑子,将笼屉放在沸水锅上蒸半小时即可。
【糕干的历史】
杨村糕干又名茯苓糕干,产于天津武清杨村。别小瞧这包装简单、用料普通、其貌不扬的小食品,它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当年,清康熙皇帝南巡驻跸杨村,亲口品尝“万全堂”的糕干后龙颜大悦,亲口嘉谕为贡品,并特供南方优质稻米作原料。乾隆皇帝也御笔亲题“女孺恩物”四个大字。1930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杨村糕干以其特有的味道征服了白皮肤黄头发的老外们,荣获“佳禾”铜质奖章,成为中国最早打入国际市场的小食品。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茶话会上用杨村糕干招待柬埔寨贵宾,西哈努克亲王吃后赞不绝口。
  据说,明朝永乐年间,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北迁定居杨村的杜家兄弟,看到“地扼转漕之要”的杨村漕运繁忙,往返的船只客商多是以米为主食的南方人,于是灵机一动,参照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把米碾成面,和以白糖蒸成糕干,沿街叫卖。果然,南方来的船夫、纤夫吃起来非常顺口,而且又因糕干便于携带和存放,深受欢迎。当地人品尝后也连口称赞,于是杜家的糕干从此有了名气,买卖逐渐兴隆起来,并以家传手艺世代制卖糕干。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杜家便在杨村开设了一个铺面叫“万全堂”,门口竖起招牌,上面写着“永乐二年,三世祖传”。后来,糕干作为贡品入选皇宫,受到皇帝的称赞,杨村糕干的名气便不胫而走,越传越远,再加之其生产工艺细腻、考究,松软适口,易消化,有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食用,其功效不亚于中药茯苓,所以往来的商客途经杨村,都要买些赠送亲友。万全堂的业务量随之猛增,应接不暇。杜姓的亲戚也纷纷立栈建铺,争做糕干生意。清末民初,仅杜姓开设的糕干店就有万全堂、万金堂、万胜堂、万源堂、万顺堂等五六家,加上外姓人经营的糕干店,最多时不下十余家。这些糕干远销全国各地,人们统称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几经风雨,几度兴衰,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1984年,杨村恢复“万全堂”老字号茯苓糕干的生产,聘请杜氏传人操作,杨村糕干重现昔日的繁荣。杨村糕干每四块用白纸包成一包,内装糕干呈扁条形或扁方形,每包净重75克,外加塑料袋封装,以巴拿马赛会所获“佳禾”铜制奖章图案为标签。现在,在天津武清城区和市区的很多商店里都可以购买到正宗的杨村糕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