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岳母刺字”的故事

一两句话就行

    梗概:

    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股市原文: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7
不忘记靖康之耻,岳母在其子的背部刺字"精忠报国".
第2个回答  2019-02-14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第3个回答  2013-04-27
精忠报国
第4个回答  2020-11-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