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三十、四十岁的人怎么称呼?

十几、二十几岁的女子是姑娘、男子是公子。但是对老点的人怎么称呼?

一、30岁

1、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2、始室:三十岁。源于:“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4、半老徐娘:指女子三十岁。

二、40岁

不惑之年。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出处: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处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20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2、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3、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4、70岁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5、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4

男子:古代称三十岁男子为而立,立有“立身、立志”之意。男子四十岁为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女子:古代称三十岁女子为半老徐娘。

称谓汇总

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2岁

孩提: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至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8岁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9岁

九龄:9岁的孩童。

黄口:十岁以下的儿童。

指数之年:九岁的儿童。

10岁

幼学:十岁的孩童。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十三:指13岁的少年。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15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指15岁的男子。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16岁

二八:为16岁的女子。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的男子。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立,有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男子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不惑,有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命、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指六十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耆: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指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的老人。

90岁

上寿:九十岁的老人。

鲐背、冻梨:均指九十岁。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99岁的老人。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老人。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上寿:百岁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老人。

108岁

茶寿:指108岁的老人。

140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的老人。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2

30岁

1、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2、始室:三十岁。源于:“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4、半老徐娘:指女子三十岁。

40岁

不惑之年。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称谓:

1、垂髫是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髫”是儿童垂下来的头发,古代儿童未冠者头发都是垂着的,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2、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总角”是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在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像头顶两角,所以后来就用“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3、金钗之年是指12岁女子,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4、舞勺之年的指男子十三至十五岁期间。“勺”是一种由未成年男子学习的乐舞,所以用“舞勺”来借指那个年纪的男子。

5、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6、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7、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8、而立之年指男子30岁。

9、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

8、知天命指人50岁。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9、花甲指人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0、古稀之年指人70岁。源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此用“古稀”代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鲐背之年指人90岁。

13、期颐指人10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幼年泛称——总角、垂髫; 10岁以下称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15岁(男) ——志学之年 ;15岁(女) ——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女)——桃李年华、笄年;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第4个回答  2013-04-29
男子叫先生,长者,员外,老爷,相公,官人,女子叫夫人,太太,其实你得说什么人,看你的姑娘公子,就属于有钱人,一般这样称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