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写作手法?

《朝花夕拾》写作手法? 谢谢

写作手法: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6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

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作时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27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
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
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
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
,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
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
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
、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
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4个回答  2020-10-07
写作手法: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