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语言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官方语言这个说法.一般在全国比较流行的都是首都的语言.
普通话就是官话,历代都有,为了交流的方便,一般都把京城的方言略加规范加以推广。你想知道隋唐时期的人说的普通话是什么吗?现在的粤语就是最接近的。宋朝的想知道不?就是接近于现在的江浙话。满清以后的呢?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了。

(1) 雅言:
春秋战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人民言语不通,孔子讲学必须使用共同口语——雅言。
(2) 通语:
西汉杨雄《方言》记载周、汉各地口语、方言,书中也记录了一种“通语”,可见当时已有口头共同语的萌芽。

秦汉出现跨地域语言——雅言,即当时洛阳一带的语言,就是夏言。
书面语反映口语情况不一。《诗经》中的“风”忠实记录口语,具有民间口语色彩。《论语》记录孔子口语,反映当时的口语,而实际上先秦的人们也确实就是这么说,记录的一定是口语。

汉魏以后,口语发生变化,当时的文人有意模仿先秦表达,形成与口语相去甚远的文言,文言的形成使汉语书面脱离了口语,文言在几千年间也一直占据了书面语的统治地位。
与文言书面语相对的是白话文书面语。南朝《世说新语》,遗留下来很多当时口语的痕迹,有很多口语的词汇、句子。六朝译佛经,在传播佛教教义的过程中需要向老百姓讲白话。唐五代后出现“变文”,属于一种说唱文学。古代佛教禅宗著作,在寺庙中讲经用,宣传佛教故事等,写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白话文痕迹很重,如《禅宗语录》、《祖堂集》等保留了很多的口语记载。宋朝朱子理学,讲学风盛行,《朱熹语录》极近口语。宋末元初,白话文成风,南宋末的话本(评书剧本)大部分通篇白话,而杂居散曲中保留很多口语。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也不是文言,而是古白话,虽然颇具地方色彩,但都用北方话写,以北方口语作书面语的趋势产生,共同语书面语日趋完善,白话基本成型。

清朝官话的推广:
清军南下将官话带到南方。在福建南平形成“官话岛”。
1728年雍正下令:官吏必须要掌握官话。雍正在闽、粤设正音书院。夹杂方言的官话称为“蓝青官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0
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官方语言这个说法.一般在全国比较流行的都是首都的语言.
普通话就是官话,历代都有,为了交流的方便,一般都把京城的方言略加规范加以推广。你想知道隋唐时期的人说的普通话是什么吗?现在的粤语就是最接近的。宋朝的想知道不?就是接近于现在的江浙话。满清以后的呢?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了。

(1) 雅言:
春秋战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人民言语不通,孔子讲学必须使用共同口语——雅言。
(2) 通语:
西汉杨雄《方言》记载周、汉各地口语、方言,书中也记录了一种“通语”,可见当时已有口头共同语的萌芽。

秦汉出现跨地域语言——雅言,即当时洛阳一带的语言,就是夏言。
书面语反映口语情况不一。《诗经》中的“风”忠实记录口语,具有民间口语色彩。《论语》记录孔子口语,反映当时的口语,而实际上先秦的人们也确实就是这么说,记录的一定是口语。

汉魏以后,口语发生变化,当时的文人有意模仿先秦表达,形成与口语相去甚远的文言,文言的形成使汉语书面脱离了口语,文言在几千年间也一直占据了书面语的统治地位。
与文言书面语相对的是白话文书面语。南朝《世说新语》,遗留下来很多当时口语的痕迹,有很多口语的词汇、句子。六朝译佛经,在传播佛教教义的过程中需要向老百姓讲白话。唐五代后出现“变文”,属于一种说唱文学。古代佛教禅宗著作,在寺庙中讲经用,宣传佛教故事等,写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白话文痕迹很重,如《禅宗语录》、《祖堂集》等保留了很多的口语记载。宋朝朱子理学,讲学风盛行,《朱熹语录》极近口语。宋末元初,白话文成风,南宋末的话本(评书剧本)大部分通篇白话,而杂居散曲中保留很多口语。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也不是文言,而是古白话,虽然颇具地方色彩,但都用北方话写,以北方口语作书面语的趋势产生,共同语书面语日趋完善,白话基本成型。

清朝官话的推广:
清军南下将官话带到南方。在福建南平形成“官话岛”。
1728年雍正下令:官吏必须要掌握官话。雍正在闽、粤设正音书院。夹杂方言的官话称为“蓝青官话”。
第2个回答  2017-09-10
有人研究过,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妈妈”。
至于你这问题,岀现“中国“这个名词就已经不早了,成为一种概念更晚了。倒推这个概念是很可笑的。
第3个回答  2017-09-10
文字的话是甲骨文无疑,语言追溯到春秋战国,那时候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人民语言不通,,孔子讲学使用共同语言:雅言,,,就是当时洛阳一带的方言,也叫做夏言
第4个回答  2020-05-23
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也称“钉头文字”,是一种近似图形的文字,后来,渐渐的有了文字。刚开始,文字是五花八门的,但经过后人统一,形成了后人所看见的文字—汉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