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风格与外国的有何相同方面?

如题所述

1.理念与幻想 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 ; 而中国建筑则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 ; 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 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实”上,而中国建筑的幻想性则主要体现在“空”上。 2.模仿与写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3. 礼乐与逻辑 礼乐的概念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乐记》,即美与善、艺术和典章、情感与理性、心理和伦理的密切关系。礼是社会的伦理标准,乐是社会的情感标准,“礼乐相济”或礼乐密切配合就是中国理性精神的表现形态。可以说,中国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礼)基础上所散发出的浪漫情调(乐),它所体现与蕴涵的是中国建筑的某种“诗意”美。这一点与中国人在行为方式上的“思方行圆”的处事方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筑文化比较注重逻辑与论证,其特征可归结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天国与宗教理念、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等。所有这些特性,在欧洲人的建筑理论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较多的阐述,在其建筑实体中也有较多的表现。4.封闭与开放 5.保守与进取6.群体与个体7.静态与动态 中国园林里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现某种婉约、纤丽之态,微波弱澜之势。其布局较为注重虚、实结合,情致较为强调动、静分离且静多而动少。这种构思和格局较为适于塑造宽松与疏朗、宁静与幽雅的环境空间,有利于凸现清逸与自然、变换与协调、寄情于景的人文气质,表达“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国的山水画,一般都留有些许的“空白”,以所谓的“知白守黑”达到出韵味、显灵气、现意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园林中的喷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气韵恢宏而且动态感较强,能表现出某种奔放、灵动、热烈、前涌之势。这一点犹如中国人发明了气功(静态),而西方人发展了竞技体育(动态)一样,其间的异同与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寻味。 8.含蓄与外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理念与幻想 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 ; 而中国建筑则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 ; 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 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实”上,而中国建筑的幻想性则主要体现在“空”上。

    2.模仿与写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3. 礼乐与逻辑 礼乐的概念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乐记》,即美与善、艺术和典章、情感与理性、心理和伦理的密切关系。礼是社会的伦理标准,乐是社会的情感标准,“礼乐相济”或礼乐密切配合就是中国理性精神的表现形态。可以说,中国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礼)基础上所散发出的浪漫情调(乐),它所体现与蕴涵的是中国建筑的某种“诗意”美。这一点与中国人在行为方式上的“思方行圆”的处事方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筑文化比较注重逻辑与论证,其特征可归结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天国与宗教理念、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等。所有这些特性,在欧洲人的建筑理论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较多的阐述,在其建筑实体中也有较多的表现。

    4.封闭与开放

    5.保守与进取

    6.群体与个体

    7.静态与动态 中国园林里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现某种婉约、纤丽之态,微波弱澜之势。其布局较为注重虚、实结合,情致较为强调动、静分离且静多而动少。这种构思和格局较为适于塑造宽松与疏朗、宁静与幽雅的环境空间,有利于凸现清逸与自然、变换与协调、寄情于景的人文气质,表达“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国的山水画,一般都留有些许的“空白”,以所谓的“知白守黑”达到出韵味、显灵气、现意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而西方园林中的喷泉、瀑布、流泉等,大都气韵恢宏而且动态感较强,能表现出某种奔放、灵动、热烈、前涌之势。这一点犹如中国人发明了气功(静态),而西方人发展了竞技体育(动态)一样,其间的异同与意趣,既令人困惑,又十分的耐人寻味。

    8.含蓄与外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外国的建筑风格,跟国内的差距真是明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