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古代名称是什么

如题所述

南昌,简称 “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洪城、龙兴路、英雄城、南都、洪州、隆兴府。

前202年(汉高祖5年)刘邦派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设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修筑“灌城”,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

三国时为东吴豫章郡。

两晋及南朝时为豫章郡、豫章国。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

589年(隋开皇九年)罢郡置洪州,607年(大业三年)复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为洪州。742年(天宝元年)改洪州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讳,豫章郡更名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称洪州。

唐代洪州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昌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961年(宋建隆二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

975年(宋开宝八年)复名洪州,北宋年间,洪州已成为全国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区面积达14~16平方公里,设16个城门,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兴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元称隆兴路,后又改为龙兴路。是含今天江西、广东在内的江西行省治所,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国二年)为豫章道。

扩展资料:

南昌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珍贵的人文印记,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流传古今。

南昌名人辈出,孕育了中国音乐鼻祖伶伦(洪崖先生),汉代南州高士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明末清初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朱耷)等历史名家,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大家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

南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拥有600余处文化遗址,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此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释义: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的千古佳句。

西山万寿宫为道教净明忠孝道的发祥地;绳金塔屹立1100多年不倒,是南昌的“镇城之宝”;汉代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同时,南昌还是中国人民军队的摇篮和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的摇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昌 (江西省省会)

参考资料来源:南昌市人民政府——首页 > 历史名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1

古代有豫章、洪都、隆兴等称呼。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是指现在的南昌。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拥有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豫章”,后来区划上的“豫章”范围缩小,逐渐成为大致等同于今江西省南昌市的区划范围,再后来“豫章”在正式区划名称上消失而作为南昌的别称。

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洪都,古代南昌的别称,盖因隋朝置洪州府而王勃云洪都而得名,目前已经不可考,洪都同时也是元明时期正式的区划名称。

隆兴也是南昌的古称之一。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洪州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扩展资料:

豫章缘起的三种说法

1、《汉官仪》说

据应劭《汉官仪》:“豫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有樟树,高五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树生挺中,故以名郡”。(意思:豫章城的南门又叫松阳门,门口有樟树,高五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茂盛,垂下的树荫有好几亩地大)

章即樟树,“豫,乐也”《尔雅,释祜》,以之名郡,意谓乐有此大樟也。(章就是樟树,豫是快乐的意思,取名豫章郡,意思就是很高兴此处有大樟树)

2、汉志说

据汉志记载,“赣有豫章水”,《水经注》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北源最远,故独受名焉”。(似乎是因为豫章水作为其地名,虽然有十数条河流,而北方的源头最远,所以独以此命名)

3、《左传》说

豫章之名,见于《左傅》,据杜预注:春秋时的豫章,皆在江北淮水南,“汉移其名于江南,置郡”。(杜预注解说春秋时期的豫章都在赣江以北淮水以南,汉代将其名字移到赣江以南,设置豫章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豫章

第2个回答  2019-03-30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会。

南昌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南昌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世界重要的光伏、光电和VR产业基地。

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曾是中华民国军事首都。


扩展资料

南昌拥有煌上煌、国鸿、正邦、英雄、益海嘉里、双汇等一批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结构优化提升、基础巩固提高、村镇面貌一新。形成了优质大米、优质果品、瘦肉型猪、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品”。

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全市正在形成“县有品牌、乡有产业、村有基地”的特色农业经济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6家;溪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等有效推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昌

第3个回答  2013-04-18
南昌自形成都市以来,历朝历代也曾更名多次,所以其名称也委实不少,屈指算算,包括俗称在内,不下十多个,诸如豫章、洪都、灌城、钟陵、龙兴等等。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扬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为九江郡。东汉复故。晋属江州。南朝梁称豫章王国,陈复为豫章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洪州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称洪州。
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开宝八年(975年)复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属江南西路,隆兴元年(1163年)为隆兴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
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18
南昌自形成都市以来,历朝历代也曾更名多次,所以其名称也委实不少,屈指算算,包括俗称在内,不下十多个,诸如豫章、洪都、灌城、钟陵、龙兴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